这件乐器类似于小提琴,被保加利亚罗姆人称为“嘎杜尔卡”或“吉杜尔卡”(保加利亚语:Гъдулка,意为“喋喋不休的盒子”)。它是由民族学家亚当·巴托什和帕维尔·莱霍夫斯基在他们一次保加利亚考察中带回塔尔努夫的。这件嘎杜尔卡(“喋喋不休的盒子”)是由一位名叫乔治·斯坦的乌萨里(训练熊的罗姆人)赠送的,他曾用这件乐器让他训练的熊跳舞。通常,嘎杜尔卡(“喋喋不休的盒子”)有三根演奏弦和十根共鸣弦。
扬琴是一种弦乐器,起源于匈牙利。它有一个梯形的共鸣箱,上面有许多金属弦,通过槌子敲击这些弦来演奏。扬琴在欧洲的许多地区都有使用,并且在传统和现代音乐中都占有一席之地。这种乐器不仅声音独特,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复杂的结构和演奏技巧使得扬琴在各种音乐演出中都能脱颖而出。
三味线是一种日本传统的三弦乐器,通常用拨片演奏。它在日本民间音乐、歌舞伎和文乐中广泛使用,具有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巧。三味线的音箱通常由木头制成,覆盖有皮革,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乐器。
是一款高质量的模拟合成器,以其丰富的音色和强大的功能而受到音乐制作人的喜爱。拥有37键半配重带触后键盘,提供单音或平行双音的复音模式,能够满足多种演奏需求。配备了2个可变波形振荡器、1个方波次振荡器、1个模拟噪声发生器和1个外部输入/回授效果,振荡器可调范围为22Hz-6.8KHz。设计不仅注重音质,还提供了舒适的演奏体验和强大的功能扩展。适合在家庭、录音棚和音乐现场等多种环境中使用。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电吉他之一,自1954年首次推出以来,已经成为摇滚、流行和蓝调音乐的标志性乐器。以其流线型的琴身设计、舒适的演奏体验和卓越的音色而闻名。通常由桤木或梣木制成,具有双切角设计,便于高把位的演奏。音色主要来自于其三个单线圈拾音器,这些拾音器通过一个五路切换开关进行控制,能够产生丰富多样的音色。凭借其经典的设计和卓越的性能,在音乐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并继续影响着现代音乐的发展。
又名秦筝,是中国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拥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通常由21根弦构成,弦下有21个柱位可以调整音高。音色清脆悠扬,富有表现力,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最初流行于中国的中原地区,后来逐渐传播到全国各地。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包括弹、拨、摇、滚等多种手法,能够表现出细腻的情感和复杂的音乐结构。古筝的学习和演奏,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音乐素养,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
这个文物是一个名为"中国青铜钟"的铜制乐器,制作于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5世纪初,现在收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这个钟的形状被称为"镈",是东周王朝墓葬中常见的两种钟形之一。"镈"钟有平底,略凸的侧面,顶部有装饰性的悬挂装置,通常是风格化的动物形象,可以发出单一的音调。这个钟的装饰非常丰富,钟身上有36个均匀分布的凸点,形状像盘绕的蛇,悬挂装置是一对老虎,缠绕着一条蛇。
湖北省博物馆文物。虎座凤架悬鼓又名虎座凤鸟悬鼓、虎座鸟架鼓。 于湖北九连墩战国楚墓2号墓出土,是楚国乐器典型的代表器物。 这是中国楚墓中发掘出的最大虎座凤架鼓之一。其高度约1米,以对称布局的双凤、双虎作为鼓架。底座为2只背向而踞的伏虎,虎背上各站立一只鸣凤。整个作品的造型别致典雅,设计精良,体现了设计者绝妙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特色。
RolandJuno6合成器是Roland公司在1982年推出的一款经典合成器。作为Juno系列的一员,以其独特的音色和易用性而受到广泛认可,并成为了合成器界的标志性产品之一。用了6声多音轨合成技术,具备了丰富的音色和多样化的合成功能。配备了压感键盘,使用户能够根据按键的力度来控制音色的变化和表现力。拥有一套全面的控制面板,提供了直观而易于操作的界面。是一款经典的音色合成器,成为音乐家们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