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在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单座三角翼气动布局的超音速喷气式第二代战斗机。以轻巧、灵活、快速爬升和良好的跨音速及超音速操控性而著称,主要任务是高空高速截击和侦察,也可用于对地攻击。由苏联于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成为20世纪60年代苏联空军的主力制空战斗机。是20世纪产量、装备最多的喷气战斗机之一。因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使用。
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在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单座三角翼气动布局的超音速喷气式第二代战斗机。以轻巧、灵活、快速爬升和良好的跨音速及超音速操控性而著称,主要任务是高空高速截击和侦察,也可用于对地攻击。由苏联于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成为20世纪60年代苏联空军的主力制空战斗机。是20世纪产量、装备最多的喷气战斗机之一。因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使用。
是苏联米高扬设计局在20世纪50年代研制的单座三角翼气动布局的超音速喷气式第二代战斗机。以轻巧、灵活、快速爬升和良好的跨音速及超音速操控性而著称,主要任务是高空高速截击和侦察,也可用于对地攻击。由苏联于1953年开始设计,1955年原型机试飞,1958年开始装备部队,成为20世纪60年代苏联空军的主力制空战斗机。是20世纪产量、装备最多的喷气战斗机之一。因其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使用。
是由美国格鲁门公司(现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双座、双发超音速舰载多用途重型战斗机。主要用于护航、舰队防空、遮断和近距空中支援,旨在取代F-4战斗机。于1967年开始研制,1970年12月21日原型机首飞,1972年交付使用。采用变后掠中单翼设计,机翼后掠角可以在20°至68°范围内自动调节,以适应不同速度和高度下的最佳性能。美国海军在2006年退役了最后一批F-14。
是日本航空自卫队装备的一款多用途战斗机,由三菱重工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共同开发。基于美国的F-16战斗机设计,针对日本的运用需求和地理特性进行了改造,整体尺寸大于F-16,具备优异的低空低速飞行性能。拥有“反舰骨干”地位,能够一次性搭载4枚反舰导弹,,其作战半径能达到833千米,相当于东京到九州的往返距离。在设计上结合了日本和美国的先进技术,是日本航空自卫队重要的空中作战平台。
是英国德哈维兰公司在二战后开发的一款喷气式战斗机,是英国皇家空军第一种单发喷气战斗机。原型机于1943年9月20日首飞,由弗兰克·哈尔福德设计的“Goblin”喷气发动机提供动力。以其独特的双尾梁气动布局而闻名。Vampire还创下了多个“第一”,包括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在航空母舰上起降、第一架飞越大西洋的喷气机、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学员可以在其上获得“翅膀”。在全球多个国家服役,直到1970年代。
是英国皇家空军所使用的一款单座、双发、多用途攻击机,由法国和英国合作开发。是Jaguar系列中的一个重要升级型号,以其改进的航电系统和武器搭载能力而著称。配备了全新的数字式驾驶舱,包括抬头显示多功能显示器、夜视设备和GPS导航系统。是英国皇家空军在21世纪初期的重要打击力量,其先进的航电系统、多样化的武器搭载能力和卓越的飞行性能,使其成为一款灵活且致命的空中平台。
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研发的第五代多用途战斗机,旨在与美国的F-22和F-35竞争。以其隐身特性、超音速巡航能力和先进的航电系统而著称。采用亚声速飞翼布局,具有隐身设计,包括特殊的吸波涂层、飞翼布局的外形设计、矩形发动机喷口形状,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复合材料技术。拥有灵活的起降能力,能从各种不同类型的机场起飞。设计和能力使其成为俄罗斯空中力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现代战斗机技术的前沿。
是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联合研制的单座双发第五代隐形战斗机,是世界上第一种进入服役的第五代战斗机。以其卓越的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高机动性、先进的航电系统和高度集成的传感器而闻名。主要任务是确保战区的制空权,同时也具备对地攻击、电子战和信号情报的能力。采用外倾双垂尾的常规气动布局,具有低可探测性设计。在2005年正式服役,取代了F-15鹰式战斗机,成为美国空军的主力战机。
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一款双座双发全天候战术轰炸机,旨在执行深度打击任务,能够在各种天气条件下进行低空高速突防。是Su-24系列的改进型号,于1983年正式服役。采用了可变后掠翼设计,武器系统非常多样化,能够携带多种空对地导弹、火箭弹和炸弹。设计特点包括一个矩形截面的半硬壳机身和两座加压座舱,机组成员并排而坐。具备空中加油能力,显著提高了其作战半径和任务灵活性。苏联及俄罗斯空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美国海军现役的主力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是在F/A-18C/DHorne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更大的机身和翼展,以提升性能和载荷能力。能够执行包括空中优势、精确制导武器的昼夜打击、战斗护航、近距离空中支援、压制敌方防空、海上打击、侦察、前方空中控制和空中加油等多种任务。以其卓越的性能、适应性和先进的特性而闻名,是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拥有11个外挂点,能够携带美国海军的全部类型武器。
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设计及生产的单座单发动机多用途战斗机,属于第五代隐身战机。作为全球最多国家引进的第五代战斗机,F-35具备隐身能力、复杂一体化电子控制系统、多用途性和通用性等特点。主要用于近距离支援、目标轰炸、防空截击等多种任务。隐身设计借鉴了F-22的许多技术与经验,航电系统也是F-35的一大亮点。是多国合作的成果,其作战能力仅逊于F-22A,并将是美国及其盟国在21世纪的空战主力。
是由康维尔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为美国空军战略司令部研制的超声速轰炸机。作为美国空军装备的第一种实用型超声速轰炸机,旨在以高速突破敌方防空系统,执行核打击任务。设计特点包括其独特的三角翼设计、四台通用电气J79涡喷发动机以及流线型的机身。武器载荷包括一枚自由落体式核弹,以及在后续型号中增加的四个外部硬点,用于携带更多的核武器。在1956年首飞,1960年正式服役。
是由苏联雅克列夫设计局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发的原型拦截机。是雅克-28系列的一部分,旨在与西方的高速轰炸机和侦察机竞争。采用了独特的设计,包括将TumanskyR-11F2-300系列涡喷发动机以并排配置埋入后机身,这与米高扬MiG-19的设计相似。这种配置允许飞机通过侧面进气口进气。设计目标是提高飞机的性能,使其能够迅速拦截敌方飞机。尽管未能成为苏联空军的正式装备,但在航空史上仍占有一席之地
是美国波音公司研制的一款远程重型轰炸机,首飞于1952年,并于1955年投入使用。是冷战时期美国战略空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执行高空、远程、核武器投放等任务。以其卓越的航程和载弹量而著称,是历史上最成功的飞机之一。设计包括一个细长的直筒形机身和传统的全金属半硬壳设计,具有较大的内部空间用于设置油箱。筹载设计灵活,能够携带多种核炸弹和常规炸弹,以及空地导弹。美国空军预计让B-52一直服役至2050年
是由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开发的一款超音速战斗机,最初于1997年9月首次飞行。设计目标是成为一种具有超机动性和隐身能力的下一代战斗机,旨在取代苏联时代的战斗机并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最显著特点是其前掠翼设计,这种设计与美国的X-29试验机相似,能够提供更高的升阻比和更好的机动性。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无法满足俄罗斯军方的具体需求,最终未能进入量产。但标志着俄罗斯在战斗机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基于Su-27开发的单座双发全天候舰载多功能战斗机。专为俄罗斯海军设计,用于满足航空母舰的作战需求,具有增强的起落架和结构,以及折叠机翼,适应舰载作战。在1985年5月首飞,并于1994年正式服役。设计包括增加的鸭翼和增大的机翼面积,提高了升力和机动性。其机翼和尾翼的折叠设计,减少了在航空母舰甲板上所占的面积,增加了甲板上的飞机容量。是俄罗斯海军航空兵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亚音速攻击机,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蛙足”。具有良好的亚音速性能和低空机动性能,机身短粗,全焊接座舱底部及四周装有24毫米的钛合金防弹钢板,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可抗一般地面炮火攻击。能在简易机场起飞,与米-24武装直升机协同,配合地面部队攻击坦克、装甲车和重要火力点。主要特点是能在靠近前线的简易机场上起降,执行近距战斗支援任务。
是由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亚音速攻击机,主要用于近距空中支援。北约组织给予的绰号是“蛙足”。具有良好的亚音速性能和低空机动性能,机身短粗,全焊接座舱底部及四周装有24毫米的钛合金防弹钢板,具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可抗一般地面炮火攻击。能在简易机场起飞,与米-24武装直升机协同,配合地面部队攻击坦克、装甲车和重要火力点。主要特点是能在靠近前线的简易机场上起降,执行近距战斗支援任务。
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双发全天候空中优势重型战斗机,属于第三代战斗机。是苏-27系列的早期生产型号,主要任务是国土防空、护航、海上巡逻等。采用翼身融合体技术,悬臂式中单翼,翼根外有光滑弯曲前伸的边条翼,双垂尾正常式布局,楔型进气道位于翼身融合体的前下方,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更先进的战斗机所取代,但它在航空史上的地位依然重要,是苏联军事航空历史上的一个标志性机型。
是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基于Su-27战斗机开发的一款双座、双发多用途战斗机,北约代号为“Flanker-C”。于1989年12月31日首飞,旨在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具备出色的空对空和空对地作战能力。设计强调了机动性和多功能性,采用了后掠翼布局,配备了两台AL-31F涡轮风扇发动机。自服役以来已被多个国家采购,成为现代空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性能使其在多种作战任务中表现出色,适应性强。
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在20世纪60年代开发的一款双发全天候高速拦截机,是Su-15系列的改进型号,北约代号 "Flagon-F"。旨在拦截和摧毁高空高速入侵者,如敌方的轰炸机和侦察机。设计特点包括较大的翼展和高度,以及为了提高操控性和着陆性能而进行的气动改进。尽管在技术上取得了成功,但由于苏联解体后的资金问题和更先进的飞机如MiG-31和Su-27的出现,该机型最终在1993年左右被逐步淘汰。
是由俄罗斯苏霍伊设计局开发的一款超音速战斗机,最初于1997年9月首次飞行。设计目标是成为一种具有超机动性和隐身能力的下一代战斗机,旨在取代苏联时代的战斗机并满足现代空战的需求。最显著特点是其前掠翼设计,这种设计与美国的X-29试验机相似,能够提供更高的升阻比和更好的机动性。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由于无法满足俄罗斯军方的具体需求,最终未能进入量产。但标志着俄罗斯在战斗机设计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是由麦克唐纳飞行器公司(现波音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研制的一款双座双发全天候远程超音速防空截击机或战斗轰炸机。最初为美国海军设计,后被美国空军、海军陆战队采用,成为美国海空军共用的战斗机。以其优越的飞行性能、火力和多用途能力而著称,参与了越南战争、中东战争等多次冲突,成为冷战时期西方空中力量的象征。是美国历史上生产数量最多的超音速军用飞机之一,共生产了5068架,影响了多个国家的军事航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