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军舰
已有97个相关的【军舰】模型

苏联二战时期军舰 混合战舰摩尔多瓦号

在1930年代,日本在东亚的疯狂扩张引起苏联警惕。鉴于日本拒绝续签《伦敦海军条约》,苏联决定采用Pr.1058B方案设计为远东太平洋舰队建造一艘混合战舰"摩尔多瓦"号以应对日本海军威胁。该舰装备四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搭载的新型Su-6舰载攻击机性能远超同期机型,具备更强火力和空战机动性。

苏联方案舰船 格鲁吉亚号混合战舰

苏联海军高层计划以Pr.1058工程设计方案为指导,改造在建的苏联级战列舰舰体以应对潜在威胁,该计划命名为"格鲁吉亚"号。但随着德国公然撕毁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该计划最终未能实施。

苏联方案舰船 小雅罗斯拉夫维茨号混合战舰

苏联设计师借鉴意大利在舰尾设置水上飞机平台的思路,设计了这型混合战舰。由于未充分考虑舰载机与水上飞机的差异,狭窄的飞行甲板导致飞机难以降落,系留甲板飞机也无法应对恶劣海况,该方案随即被否决。

日本20年代时期舰船 加贺级土佐号战列舰

纪伊级战列舰是继长门级战列舰和加贺级战列舰之后,作为八八舰队计划中八艘战列舰的剩余四艘战列舰的蓝图。

日本二战时期方案舰船 纪伊级近江号战列舰

近江是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计划中的第八艘也是最后一艘战列舰,在整个八八舰队计划中位列第十二艘。该舰在1920(大正9年)年通过的“八八舰队案”中获批建造,预定在三菱长崎造船厂开工建造。但由于整个八八舰队计划都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署而宣告中止,近江最终在连详细设计图纸和预定舰名都没有确认的情况下即被取消。

日本20年代时期舰船 萨摩级安艺号战列舰

安艺(日语:安芸〔安藝〕/あき Aki )是日本海军萨摩级准无畏舰的二号舰,得名自今属广岛县的安艺国。当时是使用正字“安艺”作为舰名。

意大利二战时期舰船 朱塞佩·加里波第级朱塞佩·加里波第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1918年)参与对奥匈帝国港口的封锁,1917年改装为反潜巡洋舰,搭载深弹投掷器和声呐原型机。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1943年)参与马耳他封锁战(1941–1942年)​​为意大利舰队提供侦察支援,遭英国潜艇多次袭击。1943年退役​​因舰体老化严重,1944年遭盟军轰炸损毁,1950年代拆解。

意大利二战时期舰船 朱塞佩·加里波第级科斯坦佐·恰诺号轻巡洋舰

朱塞佩·加里波第级科斯坦佐·恰诺号,1934年服役。二战前西班牙内战(1936–1939年)执行对共和派港口的封锁任务,炮击巴塞罗那等城市。马塔潘角海战(1941年)与英国地中海舰队交火,受损后撤回塔兰托维修。​​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后,于拉斯佩齐亚港被德军俘获并更名为“FK.3”。​​1944年盟军空袭中舰体严重损毁,残骸1947年拆解。

意大利二战时期方案舰船 朱塞佩·加里波第级切萨雷·博尔贾号计划B型巡洋舰

切萨雷·博尔贾号计划B型仅是方案停留在图纸阶段。

意大利二战时期舰船 朱塞佩·加里波第级切萨雷·博尔贾号巡洋舰

朱塞佩·加里波第级切萨雷·博尔贾号巡洋舰,1930年开工1934年服役,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被德军俘获,1944年遭盟军轰炸损毁,1947年拆解。动力系统​4台帕森斯蒸汽轮机,8座亚罗式燃油锅炉,总功率 ​​85,000马力​​,四轴推进,主炮​6门 ​​152mm舰炮,副炮4门 ​​76mm高射炮,6具 ​​533mm鱼雷发射管。

意大利二战时期舰船 安德里亚·多利亚级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战列舰

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安德里亚·多利亚级战列舰,1912年开工,1915年服役,1943年因意大利投降被凿沉,1944年遭盟军轰炸彻底损毁。18台燃煤锅炉 + 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 ​​32,000马力​​,四轴推进,​​航速​​​21.5节​​,4座双联装 ​​305mm主炮​16门 ​​152mm副炮​。

日本二战时期方案舰船 B65型战列巡洋舰

​​1943年因太平洋战争战局恶化,仅停留在图纸阶段,日本海军优先建造潜艇和轻型舰艇,B65计划被取消。

法国50年代军舰 科尔贝尔级巡洋舰

科尔贝尔级(Colbert-class)属于法国战后重建海军计划的一部分,设计基于二战前的 ​​“阿尔及利亚级条约巡洋舰”​​(1930年代建造的7,600吨级重巡洋舰)。服役时间​​1956–1991年(最后一艘退役)。主炮3座三联装152毫米舰炮(Modèle 1943型)。防空炮8座双联装100毫米舰炮、12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反潜武器2座550毫米鱼雷发射管、深弹投掷器。

​法国50年代军舰 T-47级拉·布尔东奈斯号驱逐舰

舰名​​La Bourdonnais(拉·布尔东奈斯)舰级​T-47级,共建造12艘(D626至D637),均为反潜护航驱逐舰,隶属法国地中海舰队,执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反潜巡逻任务,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参与法国与英国联合行动,支援苏伊士撤军行动,提供火力掩护与反潜警戒。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1954–1962)​​在“海豚行动”中执行海上封锁,阻止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获得武器。

荷兰50年代舰船 雅各布·范·赫姆斯克尔克级​​​范·根特号驱逐舰

雅各布·范·赫姆斯克尔克级驱逐舰于1951年开工,1957年服役,1976年退役。是多用途驱逐舰,侧重反潜与防空,适应北约北海防御体系。荷兰战后首型国产导弹驱逐舰,配备早期防空导弹系统。1965年加装 ​​“海猫”近程防空导弹​​(Seacat)替换部分“小猎犬”系统。1976年退役后拆解,部分设备用于后续舰艇升级。

荷兰50年代舰船 ​特克尔·希德斯级范·加伦号护卫舰

1950年代荷兰为印度尼西亚海军建造的6艘特克尔·希德斯级护卫舰,用于反潜和区域防空任务。范·加伦号1953年开工,1957年服役(印尼海军时期),1962年移交荷兰海军。以荷兰海军中将 ​​约翰·范·加伦​​(Johan van Galen,1604–1653)命名,他是英荷战争中的著名指挥官。

荷兰50年代舰船 荷兰级荷兰号护卫舰

1950年开工,1953年服役,共2艘,多用途护卫舰承担反潜、防空及对海打击任务,荷兰战后首型国产大型水面舰艇,融合英美技术。排水量​​2,750吨(标准)/3,650吨(满载)。​尺寸​​113米 × 12米 × 4米,​​动力​​2台蒸汽轮机,总功率55,000马力,双轴推进,航速​​30节(极速),航程​​4,500海里/18节。

荷兰二战时期舰船 ​​卡伦堡级杰拉德·卡伦堡号驱逐舰

卡伦堡级驱逐舰1937年10月开工,1938年10月下水,1939年9月服役。作为荷兰海军主力驱逐舰,负责护航、反潜及区域防空任务。服役后隶属荷兰东印度舰队,负责荷属东印度群岛的防务。1940年5月德国入侵荷兰本土,该舰受命返回欧洲,但途中因燃料短缺滞留北非。荷兰投降后,杰拉德·卡伦堡号试图逃往英国,但在英吉利海峡被德国空军发现。该舰在敦刻尔克附近自沉,但德军随后打捞并修复,更名为TA.3​。

苏联50年代军舰 68改型巡洋舰

68改型巡洋舰(俄语:Крейсера проекта 68-бис,北约以本级舰首舰斯维尔德洛夫号称本级舰为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68改型巡洋舰满载排水量17500吨,舰上共配备有12门152毫米炮、12门100毫米炮和24门防空机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第一种巡洋舰,也是最后一种传统的火炮巡洋舰。但当时部分苏联海军将领仍然认为在全天候航母出现前,巡洋舰于恶劣天气下仍然有其存在价值。

中国海军051型导弹驱逐舰 遵义舰

遵义舰​​是中国海军051型导弹驱逐舰(北约代号“旅大级”)的改进型号 ​​051D型​​ 的一艘,服役于1980年代至2010年代,是20世纪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主力水面作战舰艇。

中国二战时期舰船 中国轻巡洋舰重庆号

重庆号原名 ​​HMS Caledon​​,属于英国皇家海军C级轻巡洋舰,1917年服役。装备7门6英寸主炮,最高航速29节。1927年,中国国民政府向英国租借HMS Caledon,更名为“重庆”号。在抗日战争中,重庆号主要执行长江流域的反潜、护航和布雷任务。1948年,重庆号被中国国民政府正式购入。1949年4月,该舰官兵在南京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为解放军首艘巡洋舰。

英国二战时期舰船 IX 级轻巡洋舰索姆努斯号计划舰

该舰以罗马神话中的​​“睡眠之神”索姆努斯(Somnus)​​命名,是基于英国海军​​狄多级​​和​​爱丁堡级​​轻巡洋舰的现代化改造项目。计划装备​​133毫米舰炮​​,但因其​​射速较低​​,难以应对二战后期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喷气式战机和高速轰炸机),后期改装为​​113毫米RP10 Mark IV型速射舰炮。该舰未开工建造,更多作为技术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