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二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的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的首舰。于1937年1月在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沃克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1939年2月21日下水,并于1940年12月11日正式完工。以其先进的设计、强大的火力和在关键海战中的重要作用而闻名,尤其是在追击和击沉德国战列舰俾斯麦号的行动中。在二战中参与了多次重要行动,包括1941年5月27日与罗德尼号战列舰共同击沉德国海军的俾斯麦号战列舰。
是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建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美军第四艘以埃塞克斯为名的军舰,以纪念1799年马萨诸塞州的埃塞克斯县居民捐赠第一艘埃塞克斯舰给美国政府。于1941年4月28日开工建造,1942年7月31日下水,并于1942年12月31日服役。在太平洋战区参与了多次战役,获得了美国总统部队嘉奖和13颗战斗之星。战后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并在1950年代初重新服役。最终于1969年6月30日退役
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政府为实施“国光计划”反攻大陆而计划引进并改装的美国航空母舰“塞班”号。改装后的“瑶光”获得了全通式甲板,其航空电子系统也得到了加强。根据国民海军的命名原则,航空母舰和战斗舰以天体命名,“瑶光”之名取自北斗七星。该航空母舰搭载有自研的“研驱0”战斗机,这是一种专为航空母舰设计的舰载机,同时,鱼雷轰炸机和轰炸机则由V11型飞机承担。
是旧日本海军最上级重巡洋舰的首舰,最初按照伦敦海军条约的限制作为轻巡洋舰建造。于1931年10月27日开工,1934年3月14日海试,并于1935年7月28日正式服役。设计在海军建筑学上被认为是失败的,因为它们在最初建造时过于轻,且由于超重和焊接缝在主炮射击时出现裂纹,导致所有四艘舰在服役的头几年都需要重建以保持适航性。还能携带3架爱知E16A侦察水上飞机。这些巡洋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部沉没。
是二战时期德国海军计划建造的一系列大型驱逐舰中的一员。原本计划用于远洋作战,以支持远离基地的德国大型战舰。属于1942型驱逐舰,是德国海军在战争后期设计的,旨在采用全柴油动力系统,以实现更远的续航能力。由于盟军的持续轰炸和资源短缺,Z-57及其同级舰艇并未实际完成建造。在1944年被取消建造,并在1946年被拆解。建造计划反映了德国海军在战争后期对驱逐舰设计和建造的雄心,尽管这些计划最终未能实现。
是以法国海军将领埃米尔·缪塞利埃(ÉmileMuselier)命名的。是在其导弹时代尚未到来之前建造的,后来被科尔贝级巡洋舰所取代。装备了新型的139/65毫米DP舰炮和100毫米/55型号的68高射炮,这些武器配置增强了其在海上的火力和防空能力。作为一艘传统的火炮巡洋舰,它代表了那个时代法国海军的军事技术与海上力量。
是日本海军的一艘航空母舰,属于翔鹤级。在1939年下水,是当时日本海军中速度最快、最先进的航空母舰之一。设计重点在于速度和防护,其垂直防护包括在机械、弹药库和航空燃油箱上方的主要装甲甲板上有215毫米的装甲,而水平防护则包括沿水线带的215毫米装甲,向外逐渐减少至150毫米。与英国航母不同,航空燃油箱与船体结构是一体的,这种设计在战时经验中显示出易受冲击和泄漏的风险。在二战中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
智利海军的布兰科·恩卡拉达级驱逐舰1987年8月12日开始服役。船员人数为471名。武器系统包括1座Mk8型“维克斯”舰炮、2座20毫米炮、2座8单元“巴拉克-I”舰空导弹垂直发射装置、4枚“飞鱼”MM40型反舰导弹、2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管。电子系统包括965M型对空搜索雷达、EL/M-2221型火控雷达和184M型声纳。舰载机为2架NAS332SC型“超美洲狮”直升机。
美国USS Grand Rapids (CL-70/CAG-2) 巡洋舰
是美国海军的一艘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最初作为轻型巡洋舰服役,后来被重新分类为轻型航空巡洋舰。于1945年服役,以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城命名。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多个行动,包括在太平洋战区的作战。以其快速的航行速度和强大的火力而闻名,装备有多门主炮和防空武器。在战后被改装为航空巡洋舰,用于携带和操作直升机,这在当时是一种新型的海战能力。在20世纪70年代退役。
是苏联海军在二战时期建造的一系列巡洋舰的首舰。于1935年开工建造,1938年下水,1940年正式服役。以其强大的火力和高速性能而闻名,装备有三联装152毫米主炮和多门100毫米副炮,以及鱼雷发射管。在二战中参与了多次战斗行动,包括对德国海军的作战和对盟军的支援任务。设计和性能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现代化的,代表了苏联海军在巡洋舰建造方面的重大进步。
是美国海军的一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于1941年10月20日服役,是该级舰船的第三艘也是最后一艘。在珍珠港事件前几周被委任,是二战前建造的舰船,其尺寸受到1930年代国际海军条约的限制。首次任务是1942年4月的杜立德空袭,这是美国对日本本土岛屿的首次空袭,也是对珍珠港袭击的回应。继续在太平洋战区作战,参与了中途岛海战等历史性战役,但在1942年10月的圣克鲁斯群岛战役中遭受致命打击。
以睡眠之神命名,是基于英国海军Dido级和Edinburgh级轻巡洋舰现代化改造的项目。最初计划装备的是133毫米海军炮,但由于其较低的射击速率无法应对二战后期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威胁,因此所有舰炮都被替换为113毫米RP10MarkIV海军炮。战后,这种海军炮成为了英国海军驱逐舰的标准主炮口径。Somnus级将替换掉后部的鱼雷组,装备更先进的防空炮组,并增加防空火力和电子设备。
是中国北洋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计划建造的一艘轻型航空母舰。建造背景是北洋海军继承了北洋舰队的衣钵,并在见识到航空作战的实力后,计划利用现有舰体改造,以增强海军实力。排水量约为15,000吨,基于“宁海”和“肇和”号巡洋舰的舰体放大设计,并装备有全通式飞行甲板。体现了北洋海军对现代化海军航空力量的追求,尽管最终并未实际建造,但它在中国海军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标志着中国海军对航空母舰概念的早期探索。
德国第三帝国海军的驱逐舰领袖Z-56是二战期间德国海军设计的最后一型舰队驱逐舰,属于1944型。原计划用于对抗盟军的驱逐舰,特别是针对英国和法国的大型、重武装驱逐舰。装备有8门128毫米高平两用舰炮,具备出色的对空及对海火力,同时舰体还拥有轻装甲防护,大大提升了战舰的生存性。设计强调了火力和防护,但在战争进程中,由于资源和时间的限制,Z-56及其同级舰的建造进度缓慢,最终未能完成。
是中国自行研制的新型导弹驱逐舰,属于052B型驱逐舰首舰。于2000年2月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2002年5月下水,2004年9月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具备对海、对空、反潜全域作战能力,配备直升机和编队指挥系统,是一艘现代化多用途导弹驱逐舰。自服役以来,广州舰出色完成了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海上阅兵、亚丁湾护航、多国海军联合军演、跟踪监视、战备值班等重大战备演训任务。展现了人民海军的勃勃英姿。
是由大连造船厂设计建造的052D型“中华神盾”导弹驱逐舰,于2016年8月下水,2019年11月21日正式在旅顺军港服役于北海舰队。以其隐身化和信息化水平高而被誉为“东亚最强战舰”之一。主要武器包括64联装的导弹通用垂直发射装置,能发射反舰、防空和反潜导弹。反潜能力则由2座三联装324毫米鱼雷发射器和卡-28反潜直升机提供。成都舰的入列显著提升了中国海军的现代化作战能力。
是德国海军计划中的大型巡洋舰,属于希佩尔海军上将级的改进型号。在设计上继承了希佩尔海军上将级的特点,但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增加了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发射器以及更新的电子设备。作为其中一艘计划建造的巡洋舰,如果建成,将会是德国海军在二战期间的重要水面作战舰艇。由于战争进程和资源分配的原因,和其他计划中的舰艇一样最终未能建成,只停留在了图纸和计划阶段。反映了德国海军在二战期间对大型水面舰艇的需求和设计野心
是德国海军的一艘海岸防御舰,属于Siegfried级。是德国建造的第一批真正的主力战舰,也是在凯撒威廉二世开始大规模海军建设计划之前的最后一批。装备了三门24厘米主炮,虽然火力不算特别强大,但是德国首批将主炮安装在封闭式炮塔中的战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这些老舰仍然用于沿海防御,并且所有舰艇都幸存下来。由于它们太老旧,不再适合进一步的军事服务,大多数被拆解,而一些则被改造成民用运输船。
德国第三帝国海军的大型巡洋舰FRITHJOF是一艘在二战期间计划建造的舰艇。原本是计划中的大型巡洋舰,但由于在实际使用中,德国海军的第一艘大型巡洋舰Beowulf的主炮炮塔经常出现故障,德国人紧急取消了第二艘舰FRITHJOF的建造。原计划采用D6设计方案,装备三联装283毫米主炮炮塔。然而,由于技术问题和战争进程的影响,最终未能建成,仅有一些设计图纸和模型流传下来。
是中国自行设计的旅大级导弹驱逐舰,由上海中华造船厂制造。于1977年2月6日正式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东海舰队,是当时东海舰队的首艘国产第一代导弹驱逐舰。在其30多年的服役时间里,共航行45万海里,出色完成了20多次重大战备和军事演习任务,接待了40多个国家首脑和政要,被誉为“外交明星舰”。2012年9月,南京舰举行了庄严的退役仪式,结束了其辉煌的服役生涯。
原为俄罗斯海军956型导弹驱逐舰,由中国接收后成为东海舰队的一部分。以其强大的火力和出色的作战性能而闻名。经过现代化改造,装备了国产武器系统。还装备有2座AK-130型双管130mm水冷式舰炮,最大射程29.5公里,对海打击有效射程23公里,对战机拦截距离15公里,对反舰导弹拦截距离5公里,火力强大。改造后的杭州舰信息化作战水平大幅提升,完全融入中国海军作战体系,综合作战性能显著增强。
是美国海军依阿华级战列舰中的一艘,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艘建成的战列舰。于1944年完成,参与了包括硫磺岛和冲绳岛战役在内的太平洋战区的战斗,并炮击了日本本土岛屿。甲板是日本帝国投降的地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84年,密苏里号被重新激活并现代化改装,增加了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发射器以及更新的电子设备。在波斯湾服役期间,负责护送油轮,并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提供火力支援。1992年退役
属于旅沪级(052型)导弹驱逐舰,由江南造船厂制造。于1992年2月29日开工制造,1993年10月18日下水,1996年5月28日服役于北海舰队。因执行过多次出访任务,被誉为“外交明星舰”。在2004年和2011年先后进行了改装升级,全面升级后的舰载武器均为国产。作为新中国自主研发建造的第二代导弹驱逐舰,在中国海军水面舰队中曾占据重要地位,并为海上力量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是法国海军的一艘驱逐舰,原名为德国Kriegsmarine的PaulJacobi(Z5),属于1934A型驱逐舰。建于1935至1938年间,1945年作为战争赔偿被分配给法国。主要武器包括双联138毫米炮4座;鱼雷:三联550毫米鱼雷管2具,双联550毫米鱼雷管2具;防空兵器:37毫米防空炮4座,13毫米防空炮4座;反潜兵器:深水炸弹投掷槽2座。于1954年被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