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德国奥登瓦尔德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堡,它不仅是一个博物馆,也是一处文化和艺术的宝库。城堡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其中包括著名的伯爵弗朗茨一世·冯·埃尔巴赫-埃尔的收藏品。还有“德国象牙博物馆”,展示了精美的象牙雕刻艺术。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是一个可以走进的珍奇柜,还是一个充满幸福和激动的地方,参观者几乎无法完全领略其丰富的馆藏。
是美国著名作家、诗人、批评家和编辑埃德加·爱伦·坡曾经居住的地方。以其神秘和恐怖故事的创作而闻名,被认为是现代侦探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如《黑猫》、《厄舍府的倒塌》以及诗歌《乌鸦》和《安娜贝尔·丽》等,至今仍被广泛阅读和研究。位于美国马里兰州的巴尔的摩市,是一个国家历史地标,同时也是联合图书馆的文学地标。现在作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提供了了解这位伟大作家生活和创作的机会。
是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的标志性建筑。34米高的塔楼位于城市海滨长廊的尽头,是该市最著名的地标之一。可以追溯到奥斯曼帝国时期,最初作为防御工事而建,后来曾被用作监狱和执行地,见证了塞萨洛尼基的苦难与历史。如今白塔已经转变为一个博物馆和文化中心,展示了塞萨洛尼基从奥斯曼帝国时期到现代的历史。外墙被粉刷成白色,象征着和平与重生,成为了塞萨洛尼基自由思想和文化的象征。
位于日本福冈县北九州市的一座城堡。建于1602年,是由著名的日本战国时期武将毛利元就所建。这座城堡原本是为了加强毛利家在九州地区的控制力而兴建的。它位于城市中心的河边,周围有宽阔的护城河和美丽的庭园。建筑风格兼具了日本传统的武士城堡和文化的特点。它采用了独特的黑色外墙和金色屋顶的设计,给人一种庄严而威严的感觉。城堡内部有多层楼和房间,其中包括了展示当地历史和文化的博物馆。
位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一座废弃考古博物馆。建于20世纪,旨在展示格鲁吉亚丰富的考古遗产和文化历史。然而,由于一系列的不幸事件和经济困难,该博物馆在一段时间后被废弃。但仍然保留着一些历史遗迹和展品,但由于缺乏维护和管理,它已经逐渐荒废和破损。博物馆的建筑物可能出现了老化、倒塌和破坏的情况。仍然吸引着一些探险者和探索者前来探访。这座废弃的博物馆给人一种神秘和废墟的感觉。
位于波兰普沃茨克的一个历史性建筑,也被称为普沃茨克公爵城堡。堡建于12世纪,是当时马佐夫舍公国的统治者所居住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中世纪要塞建筑,曾经起到了重要的防御和行政功能。由多个建筑物组成,包括主要的宫殿、塔楼、城墙和内庭院。在历史上多次被毁和重建,经历了许多改建和扩建的过程。它见证了波兰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包括玛琳斯基家族统治时期和波兰立宪王国时期。如今被用作博物馆,展示了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
位于英国肯特郡的特内特河畔,是一座历史建筑和博物馆。这座16世纪的木质建筑曾是著名女演员艾伦·泰瑞尔的住所。保留为一个博物馆,展示了泰瑞尔的生活和职业,包括她的戏服、戏剧文物和个人物品。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他们能够了解艾伦·泰瑞尔的历史和对戏剧的贡献。此外还有一个剧院,经常举办戏剧表演和其他文化活动。这个剧院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场所,吸引着观众。周围的花园和特内特河的景色使这个地方更加迷人。
小臣艅犀尊,是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知名度最高的中国藏品,因为国际上许多有关青铜器的学术书刊都把它作为中国青铜器的象征,刊登在书的封面上。小臣艅犀尊是着名的“梁山七器”之一,器物运用写实手法,完全不事雕琢,整体造型浑然一体,于厚重质朴中流露出一派天真,这种于平淡中见神奇的艺术手法,一直是中国传统审美观所追求的最高境界。铭文记述了商王征伐夷方的事情,有关这次战争也见于殷墟卜辞。
古代日本的武士,属于为大名或封建领主服务的军事精英。他们的盔甲是防御服的基础,由覆盖全身的不同部件组成,这些部件演变成了非常华丽和珍贵的装饰形式,尤其是在江户时期(1603-1868)。该武士盔甲目前收藏于西班牙国家陆军博物馆。
唐陶彩绘女俑是唐代的彩绘女俑。女俑头梳抛家髻,面涂红粉,蚕眉细目,小口施朱,五官相对集中于面庞中央,略显紧凑,身著长裙,双手笼袖于胸前,大腹便便,似在缓步行走。唐中期以后,特别是开元、天宝年间,社会上逐渐形成以肥胖为美的时尚,杨贵妃受宠于李隆基,更将此一风尚推向极端,此女立俑便是盛唐时期审美倾向的典型反映。
这把椅子现藏于塔特拉博物馆,由Wojciech Brzega (1872–1941) 设计,早在被收入博物馆前在古埃及就已经有人所知,与一张同样风格的桌子组成一套家具。椅子以扎科帕内风格的美丽装饰而闻名。开放式靠背和腿上装饰着心形、玫瑰花结和露露花。这些装饰制作得非常精确,与家具的设计完美匹配。Zakopane风格旨在涵盖建筑和实用艺术。1902年这件家具在“波兰应用艺术”协会展览会上展出。
拿破仑·波拿巴的半身像,藏于波兰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
约公元前5世纪的周朝青铜钟,出土于中国河南,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青铜钟在中国古代是比较常见的打击乐器,出现在西周早期,其形式是从钲演化而来。基本形式是在两侧尖锐的扁体共鸣箱上部的平面上有一个可悬的柄。从青铜钟的形制上可分为两种,即甬钟和钮钟,甬钟的悬挂方式为斜挂,而钮钟为直挂。将若干个频率不同的钟依次序连列在架上成为可演奏的音阶,称为“编钟”。
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是公元前14世纪时的埃及法老图特卡蒙死后所戴面具,出土于1922年,位于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最深处,静静地摆放着埃及的国宝:图坦卡蒙金面具与金棺,它们的主人在3300多年前就英年早逝,幸运的是他的陵墓没有像其他法老的一样遭到劫掠和破坏,这使得这位10岁登基、19岁神秘离世的法老成为今天名气最大的一个。
科林斯式头盔的厚度,因部位不一样而不同。脑壳部分的厚度大约为0.25厘米,鼻子等面部部分格外的厚,有的甚至达到0.6厘米。 头盔上装饰着马鬃式的图案,而且后面拖着马尾。士兵戴上这种头盔,意味着像马一样精神抖擞。这种马鬃式装饰物的拼接法也因地方不同而各不相同。一般都是在头盔顶部制作一个小槽或角钩之类,这样便于任意装上或者取下装饰物。"马鬃"一般都是纵向型,但喜欢独自驰聘沙场的斯巴达却是横向型的。
“米诺斯文明(Minoan Civilization/The Minoans)”也译作弥诺斯文明,出现于古希腊,迈锡尼文明之前的青铜时代,约公元前2850年—公元前1450年。它是欧洲最早的古代文明,也是希腊古典文明的前驱。以精美的王宫建筑、壁画及陶器、工艺品等著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