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银面具的玉米木乃伊奥西里斯”是古埃及一种独特的祭祀物品。这些木乃伊通常使用玉米芯或玉米粒制成,象征着丰收与重生。在制作过程中,古埃及人会将玉米芯装饰成类似木乃伊的形状,并用亚麻布包裹,再在头部配上银制面具,代表埃及神话中的冥界之神奥西里斯(Osiris)。奥西里斯在古埃及宗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被认为是死者的守护神和复活的象征。通过制作这样的玉米木乃伊,古埃及人希望祈求丰收、生命的延续。
这件文物的是“18王朝的赛克梅特站姿的花岗闪长岩雕像”。这是一座描绘赛克梅特女神的雕像,女神以狮头女身的形象出现,但戴着神圣的女性假发。她的左脚向前,左手持有纸莎草杖,右手持有生命十字(ankh)。这座雕像的大部分右臂已经丢失。这座雕像的高度为120厘米,宽度为49厘米,深度为47厘米,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埃及新王国第18王朝时期文物,文物是梅里莫塞副王的石棺头部碎片,制作至阿蒙霍特普三世统治期间,公元前1390年至公元前1352年,现存与大英博物馆。
这座石棺是公元前1225年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时期的花岗岩石棺,被发现于埃及汉尼弗,因而得名汉尼弗石棺。这个石棺由一块巨大的花岗岩单体雕刻而成,其尺寸非常庞大,长约3.7米(12英尺),重约120吨。这个石棺的内部原本是空的,没有发现遗体。然而,它的设计和装饰表明它曾经是一位重要人物的葬礼容器。石棺的外表装饰着精细的浮雕,描绘了古埃及的宗教和神话场景。1835年赠予英国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
娜芙蒂蒂雕像目前收藏于埃及开罗博物馆,是一尊有三千三百年历史,以石灰岩与灰泥雕塑成的彩绘人像。这座雕像所刻的是古埃及法老阿肯那顿的大王后娜芙蒂蒂。因为这座雕像的复制品是最广为流传的古埃及艺术品之一,娜芙蒂蒂也成为最有名的古代女性之一,同时也是女性美的一种指标。一般认为这尊雕像是在公元前1345年由雕刻家图特摩斯所雕。
这是一种小型的石制艺术品,通常为圆柱形或近似圆柱形。它的表面光滑,颜色为黑色。这种石质材料被称为软石,因为它相对较容易雕刻和加工。这些圆柱碑通常被用作纪念碑、祭坛或符咒的载体。它们在古埃及宗教和宗教仪式中起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常常被放置在神庙、墓地或其他重要的宗教场所。
这是一头猎鹰头的狮身人面像也称鹰头狮。它是一个狮身上半身为人面、头部为猎鹰的神像。在古埃及的宗教信仰中,这种形象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神灵或象征意义。狮身人面像通常象征着力量和权威,而鹰头可能与天空、宇宙或其他神秘的层面有关。在埃及(努比亚)阿布辛贝的拉美西斯二世神庙中被发现,这是一对中的其中一头。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这尊雕像描绘了头戴圣蛇冠和尼美斯头巾的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这尊雕像被发现的时候已经受损,失去了四肢和下半部分。它是最初位于拉美西姆神庙门口侧翼的一对拉美西斯雕像中的一个,另一尊雕像的头部目前仍然在拉美西姆神庙的门口。这尊雕像于1816年由意大利探险家乔瓦尼·贝尔佐尼从埃及运到英国,并于1821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购。它现在是大英博物馆的代表性文物之一,展示在4号展厅。
这件物品是放置在小教堂屋顶上的葬礼金字塔的顶部。它展示了白天和夜晚的象征。出土于埃及塞加拉地区,古埃及第18王朝,约公元前1325-1300年,由石灰石制成。目前收藏于荷兰国立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