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宽尾凤蝶是一种体型较大的凤蝶,翅展约90~120毫米。前翅底色为黑褐色,后翅中室附近有白色大纹,外缘有一排红色弦月型纹。雌蝶体型较雄蝶大,尾状突起特别宽大,且有两条尾脉贯穿其间,这是其显著特征。主要分布于台湾的中北部海拔1000到2000米的山区,喜欢在向阳的崩塌地活动,并将卵产在檫树上。成虫通常在每年5月至8月间出现,飞行缓慢,常作滑翔飞态。被列为保护物种,有“梦幻之蝶”之称。
小豹蛱蝶是一种体型中等的蝴蝶,属于鳞翅目蛱蝶科豹蛱蝶属。雄蝶翅膀橙黄色,布满黑色豹纹斑点,后翅外缘有蓝白色细弧纹;雌蝶体型较大,前翅端部常有紫黑色区域,其余与雄蝶相似。反面为浅褐色,带有白色或浅黄色斑纹,具有伪装作用。分布于亚洲和欧洲的温带地区,常栖息于开阔草地、灌木丛、林缘地带和山地草甸,偏好阳光充足且植被丰富的环境。幼虫以堇菜科植物为食,如紫花地丁、堇菜等。
蓝闪蝶又名蓝摩尔福蝶,是蛱蝶科闪蝶属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之一,是一种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蝴蝶。翅膀上表面呈现绚丽的蓝色,下表面则与树叶相似,呈现斑驳的棕色、灰色、黑色或红色,这种独特的颜色组合使它们在飞行时能够快速振动翅膀,产生闪光现象,以此来恐吓捕食者。翼展可达13至17厘米,雄蝶的蓝色更为鲜艳,而雌蝶的翅膀色彩相对较暗。主要栖息在热带雨林,以成熟热带水果的汁液为食,如芒果、荔枝等。
乌桕大蚕蛾也被称为阿特拉斯蛾、蛇头蛾、皇蛾等,是世界上最大的蛾类之一,翅展可达180-210毫米。属于鳞翅目大蚕蛾科,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南方的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翅膀上有独特的花纹,前翅顶角显著突出,形似蛇头,呈鲜艳的黄色,上有黑色圆斑,宛如蛇眼,具有恫吓天敌的作用。其前后翅的中央各有一个三角形的透明区域,周围有黑色带纹环绕。幼虫以乌桕、樟、柳、大叶合欢等植物为食
大带灰蝶是一种属于灰蝶科的蝴蝶。翅膀呈灰褐色,带有明显的条纹和斑点,具有很好的伪装效果。体型中等,翅展约为45-50毫米。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和南部地区,包括德国南部。通常栖息在开阔的草地、灌木丛和林缘地带,成虫以花蜜为食。在面对炎热干燥的夏季时,会采取夏眠的策略来适应环境。幼虫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成虫则以花蜜为食。种群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气候变化。
珠蛱蝶也被称为西班牙皇后蛱蝶或小珍珠蝶,是一种属于蛱蝶科的蝴蝶。翅膀呈橙黄色,带有许多黑色斑点,前翅正面端半部有2排横斑,中室端侧有5个黑斑,下方有3个黑斑,内部及端部有4个黑斑;后翅相似但基半部的黑斑较少。成虫出现于3月至10月,喜欢在开阔的道路、草地活动,飞行迅速。喜欢访问花朵、吸食花蜜,也会停歇在向阳处,张开翅膀享受“日光浴”。幼虫主要以荨麻科植物为食。种群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所下降。
斑蛾是鳞翅目斑蛾科的一种昆虫,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形态特征。成虫通常具有鲜艳的红色、蓝色或黑色,翅膀上常有金属光泽。体型中等,触角呈羽状,颜色鲜艳。幼虫身体上有毛疣,主要危害果树和林木。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寄主植物多样。幼虫会钻入草本植物叶内,蛀食叶肉,老熟幼虫在叶背织成一坚韧的羊皮纸样黄茧,在其中化蛹。成虫在白天活动,喜欢访花。幼虫对寄主植物的叶片造成危害,对寄主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南方彩带蝶也被称为南方彩带凤蝶,是一种属于凤蝶科的蝴蝶。翅膀呈黄色,带有复杂的黑色条纹和斑点,后翅边缘有蓝色和红色的警示斑点。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和南部,通常生活在温暖、阳光充足且开阔的地方。幼虫主要以马兜铃属植物为食,这些植物含有毒素,幼虫能够将这些毒素积累在体内,使成虫对捕食者产生不良的味道,从而起到保护作用。成虫在春季出现,飞行季节从4月到6月,通常只有一代。
虎斑蝶也被称为黑脉桦斑蝶或拟阿檀蝶,是一种属于蛱蝶科的蝴蝶。翅膀腹面鲜橙色,翅脉和翅边缘黑色,边缘上有两行小白点。前翅端黑褐色,翅端有大的黑色区,区内有一条由5个相邻的白色棒状白斑组成的白色斜带。分布范围广泛。幼虫主要以马利筋、青羊参和峨眉牛皮消等植物为食。这些植物含有毒素,能够将毒素积累在自己的体内,使成虫对捕食者产生不良的味道,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鲜艳色彩和醒目的黑白斑点也是警告捕食者自己有毒。
透翅燕尾蝶属于凤蝶科燕凤蝶属以其独特的透明翅膀和长长的尾突而闻名。翅膀具有半透明区域,前翅端部通常有一块透明区域,后翅则有长长的尾突,类似燕子的尾羽。透明区域有助于它们在自然环境中更好地隐蔽。翅膀颜色鲜艳,通常带有绿色或白色的条纹。常见于阳光照射的林间空地,喜欢在森林边缘和开阔地带飞行,常被观察到在森林道路上巡游。与大多数蝴蝶不同,透翅燕尾蝶在取食时会在花上盘旋。
文蛱蝶也被称为巡洋蝶,是一种属于蛱蝶科的蝴蝶。翅膀颜色鲜艳,雄蝶的翅膀主要是橙色,带有黑色边缘和几个小的眼斑,而雌蝶的颜色则更为多样,翅膀上有黄色、棕色、黑色和白色的组合。幼虫呈黑色和黄色至白色,背部和两侧有黑色的枝状刺。主要以西番莲科植物为食。成虫以各种花的花蜜为食,常在森林边缘和开阔地带飞行,喜欢在森林道路上巡游。有聚集在湿润或潮湿的土壤上获取营养的行为,这种现象被称为“泥水聚集”。
斑蝶是一类具有迁徙行为的蝴蝶,属于蛱蝶科的丹亚科。翅膀通常呈鲜艳的橙色或黑色,带有醒目的白色或黄色斑点,这种配色是一种警戒色,警告捕食者它们体内含有毒素。幼虫主要以乳草科植物为食,这些植物含有毒素,幼虫会将这些毒素储存在体内,使成虫对捕食者具有防御能力。迁徙行为不仅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观,也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对象。由于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和农药使用等因素,一些斑蝶的种群数量正在下降。
红蕾丝蝶是一种属于蛱蝶科的蝴蝶,以其鲜艳的红色翅膀和复杂的黑色边缘而闻名。翅膀图案非常复杂,是所有蝴蝶中最为精美的之一。前翅和后翅都有明显的黑色边缘,前翅尖端各有一块对角线方向的白色斑块。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幼虫主要以西番莲科植物为食。成虫通常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活动,喜欢访花吸蜜。
斑点花金龟体型较大,成虫体长1.4-1.8厘米,身体呈椭圆形,通常为深棕色或黑色,带有黄色或白色的斑点。翅膀具有光泽,飞行时翅膀保持闭合。主要以花蜜和花粉为食,常见于花园、果园和森林边缘。幼虫为白色,生活在腐木或腐殖质中,体型较厚,头部和腿部相对较小。幼虫在木片形成的圆形细胞中化蛹,成虫在夏季出现。在澳大利亚较为常见,主要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州至昆士兰州北部。
天堂凤蝶又名琉璃凤蝶、英雄凤蝶,是澳大利亚的国蝶。以其纯正的蓝色与黑色对比鲜明的翅膀而闻名,翅形优美而巨大,全身在黑天鹅绒质的底色上闪烁着纯正蓝色的光泽。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也会在城郊热带植物繁茂的花园中出现。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进行短距离迁徙,寻找更温暖的地方和丰富的食物。雄蝶容易被蓝色物体吸引,幼虫主要以吴茱萸属或蜜茱萸属植物为食。不仅美丽,还象征着智慧、坚持、勇敢和真爱。
蚊子属于双翅目蚊科,是一种体型微小的昆虫。成虫体长约3-6毫米,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和长喙,用于吸食液体。翅膀透明,有翅脉,飞行时发出嗡嗡声。属于完全变态发育。雌蚊吸血,雄蚊则以植物汁液为食。广泛分布于全球,尤其在热带和温带地区较为常见。在繁殖季节活动频繁,常在黄昏和夜晚出没。蚊子的吸血行为不仅令人烦恼,还可能传播疾病,如疟疾、登革热和黄热病等。
马来西亚巨树枝螳是一种体型巨大的螳螂,体长可达15-18厘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螳螂之一。身体扁平且细长,呈树枝状,具有极高的伪装能力,主要分布于马来西亚、苏门答腊、爪哇和婆罗洲等地。头部呈三角形,可以自由转动,视野广阔。前腿类似带有尖刺的镰刀,适合捕捉昆虫、青蛙、鸟类和小蛇等猎物。翅膀带有斑纹,藏在身体下方,飞行能力有限。雌性腹部有六个腹节,较大且鼓起;雄性腹部有八个腹节,相对较小。
小提琴甲虫是一种生活在东南亚热带雨林中的独特步甲科昆虫。体长可达60-100毫米,身体扁平,呈褐色或黑色,具有金属光泽。外形酷似小提琴,窄头、“细脖”、宽翅,整体外观独特。幼虫生活在巨大的多孔菌中,会在菌中挖掘隧道并化蛹,发育期长达8-9个月。成虫通常在8月至11月间活跃,主要在黄昏和夜间出没。是捕食性昆虫,以其他昆虫的幼虫为食,并能分泌有毒的丁酸防御液来抵御捕食者。
柑橘凤蝶也被称为中国黄燕尾蝶或亚洲燕尾蝶,是一种中大型凤蝶,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美丽蝴蝶,属于凤蝶科凤蝶属。成虫体长约为50毫米,翅展可达80至110毫米。翅膀以鲜亮的黄色为底色,上面布满了黑色的斑纹和条纹,后翅末端还有一对细长的尾突,非常醒目。幼虫主要以芸香科植物为食,如柑橘类植物的叶片。成虫则喜欢在开阔地带、稀疏林地、花园和柑橘园中活动,它们常在花丛间采蜜,具有访花习性。
螳蛉是脉翅目螳蛉科的一种昆虫,外形类似小螳螂,具有独特的捕捉式前足和伸长的前胸。体长一般在2到20厘米之间,前胸发达,触角呈棒状,翅膀为两对,翅脉丰富,有时会模仿黄蜂进行拟态。卵呈白色,有短柄,通常数百粒成块产在树皮上。幼虫有两种形态,一种足发达、行动活泼,另一种则足短、白胖,形似蛴螬。多寄生于狼蛛的卵或幼虫体内,少数会寄生在胡蜂巢内。是捕食性昆虫,以小型昆虫为食,利用其前足捕捉猎物。
黑太阳闪蝶是闪蝶科闪蝶属的一种蝴蝶,体型较大,翅宽约10厘米,色彩鲜艳。其前翅上侧为银灰色和蓝绿色,有宽黑棕色外边缘,后翅也有类似特征,基部肋缘有黑带。下腹面由铜棕色、黑白色和橙色组成,有黑色、白色和橙色的线。是完全变态昆虫,卵呈半球形,幼虫群集生活,以豆科植物为食,遇危险会发出刺激性气味驱赶捕食者。主要分布于巴西、哥伦比亚、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尔和秘鲁。
日本燕尾蝶别名黑带燕凤蝶或马氏凤蝶,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蝴蝶,翅展可达100-120毫米。雌性体型通常大于雄性,翅膀以黑色为主,带有黄色或白色斑纹,前翅有两条黄色带状纹,后翅有黄色斑点和蓝色闪光,后翅尾突显著。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常栖息于森林边缘、草地和山区,偏好阳光充足环境。成虫以花蜜为食,幼虫取食芸香科植物。在日本,燕尾蝶被视为吉祥象征,常出现在艺术作品中,但因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其数量有所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