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柬埔寨文物
已有8个相关的【柬埔寨文物】模型

高棉帝国文化遗产 湿婆-毗湿奴像

这尊雕像创作于公元600年左右,出土于柬埔寨的Phnom Da地区,其材质为砂岩,并带有镀金装饰,展现了当时高棉艺术的细腻与辉煌。这种艺术风格传递了印度文化在东南亚的深远影响,同时也反映了高棉王国的独特审美和宗教信仰。高173厘米,宽75厘米,厚23厘米。现藏于巴黎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编号MG 14910

十二世纪柬埔寨文物 释迦牟尼佛圣像顶部

这件作品是《释迦牟尼佛便携圣像》,姿态为触地印。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00年代晚期至1200年代早期,来自柬埔寨,属于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时期的艺术品。材料为青铜,尺寸为42 x 18.5 x 3 厘米(约16 9/16 x 7 5/16 x 1 3/16 英寸),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柬埔寨吴哥时期文化遗产 青铜伽鲁达雕塑

这是伽鲁达(Garuda)雕塑的顶部装饰,创作于公元12至13世纪,材质为柬埔寨青铜,目前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伽鲁达是印度教和佛教中的神圣鸟类形象,象征力量、勇气和神圣的保护。这件青铜装饰可能是寺庙或宗教建筑的一部分,用于装饰柱顶或其他重要位置。其设计精美,展现了柬埔寨吴哥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伽鲁达的形象通常与毗湿奴神(Vishnu)相关,象征着对邪恶力量的战胜和对信仰的守护。

高棉文明早期文物 一对高棉陶器

这件陶器是高棉文化早期陶瓷艺术的代表作之一,采用釉陶工艺制作,展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高棉陶器通常用于日常生活或宗教仪式,体现了高棉文明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件陶器的设计简洁而优雅,可能用于盛放液体。创作年代为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目前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

十二世纪柬埔寨文物 那伽蛇神

这对作品是《蛇神(那伽)装饰顶》,创作于公元12世纪(吴哥窟时期)。这件艺术品来自柬埔寨,材质为青铜,总体尺寸为29.2 x 15.2 x 15.2 厘米(约11 1/2 x 6 x 6 英寸)目前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十二世纪柬埔寨文物 释迦牟尼佛便携圣像

这件作品是《释迦牟尼佛便携圣像》,姿态为触地印。创作时间大约在公元1100年代晚期至1200年代早期,来自柬埔寨,属于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时期的艺术品。材料为青铜,尺寸为42 x 18.5 x 3 厘米(约16 9/16 x 7 5/16 x 1 3/16 英寸),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十二世纪柬埔寨文物 佛陀受魔罗诱惑

这件作品名为《佛陀受魔罗诱惑》,创作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柬埔寨,属于阇耶跋摩七世统治时期。这是一件青铜雕塑,整体尺寸为42 x 18.5 x 3厘米,顶部部分为22 x 17 x 3厘米,目前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这件雕塑描绘了佛陀在菩提树下抵御魔罗诱惑的场景。佛陀被一圈燃烧的宝石和盛开的莲花花瓣环绕,象征着启蒙和神圣的光辉。右手指向地面,做出“触地印”的手势,象征着对大地的呼唤

十二世纪柬埔寨文物 佛陀受魔罗诱惑的塔顶饰

这件作品名为《佛陀受魔罗诱惑》,创作于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的柬埔寨,属于阇耶跋摩七世统治时期。这是一件青铜雕塑,整体尺寸为42 x 18.5 x 3厘米,顶部部分为22 x 17 x 3厘米,目前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这件雕塑描绘了佛陀在菩提树下抵御魔罗诱惑的场景。佛陀被一圈燃烧的宝石和盛开的莲花花瓣环绕,象征着启蒙和神圣的光辉。右手指向地面,做出“触地印”的手势,象征着对大地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