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虫是竹节虫科的动物。形状细长似竹节,中至大型,体色多为绿色或褐色;头卵圆形略扁,触角短或细长;具翅,前翅革质,后翅膜质;足细长或扁;竹节虫身体延长呈棒状,看上去很像竹节(如竹节虫)或阔叶状。成虫寿命约3—6月。 竹节虫多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天敌主要鼠类、鸟类中的鸦科和卷尾科的一些种类和多种蚂蚁、蜘蛛、螳螂、变色树蜥。多为杂食性。
褐带猎鹰天蛾分布在印度-澳大利亚地区,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巴布亚新几内亚、澳大利亚东部、所罗门群岛、斐济群岛、瓦努阿图群岛,幼虫颜色极其多变,从黄绿色和绿色到棕色或灰黑色。但常见的幼虫颜色是浅绿色。
大褐油蝉是一种蝉,学名为"Graptopsaltria nigrofuscata"。属于动物界节足动物门昆虫纲(Insecta),半翅目蝉总科蝉科以及油蝉属。这种蝉分布在东亚,包括日本、朝鲜半岛和中国。大型褐色蝉通常体长约55-60毫米,翅展大约75毫米。
日本楸甲虫是一种属于鹿角锹形虫科(Lucanidae)的甲壳虫,学名为"Prosopocoilus inclinatus"。这种甲壳虫分布在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佐渡岛、对马、屋久岛)和朝鲜半岛。
木兰青凤蝶是凤蝶科昆虫,又名青斑凤蝶、多斑青凤蝶、帝凤蝶。成虫头、胸灰黑色;腹面及腹侧为浅黄绿色;翅黑色;前翅前缘有7个新月形或不规则形的浅绿色斑纹排成一列,中央由8块大小不等椭圆形或近方形浅绿色斑块排成一行,后缘是8个近方形的浅绿色斑点排成一列;后翅前缘有3块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斑块,中央为2块浅绿色、1块黄白色斑块,后缘5个浅绿色斑点排成一列,外缘有1大块长椭圆形黄白色斑块和1个黄白色斑点。
金凤蝶是鳞翅目凤蝶科凤蝶属动物。金凤蝶为中型凤蝶,翅展70-84毫米,翅背面底色黑褐色,翅脉黑色,翅室具黄斑;前翅背面基部呈暗黄色,亚外缘为黑色,内具一列小黄斑;后翅背面亚外缘区具黑宽边,内侧具灰蓝色斑列,外侧具黄斑列,臀区具一橘红色圆斑,后翅具一对细长的尾突。金凤蝶又叫黄凤蝶、茴香凤蝶、胡萝卜凤蝶。
青凤蝶,学名Graphium sarpedon ,是一种凤蝶科蝴蝶,别名樟青凤蝶、青带樟凤蝶、蓝带青凤蝶或者青带凤蝶,有春、夏型之分,春型青凤蝶稍小,翅面青蓝色斑列稍宽。1年多代且世代重叠,以蛹越冬。成虫3~10月出现,热带终年可见。青凤蝶飞翔力强,喜欢访花吸蜜,常在低海拔的潮湿与开阔地带活动,在庭园、街道及树林空地也常见。主要分布于亚洲以及大洋洲。寄主多为樟科植物。
琉璃蛱蝶是鳞翅目蛱蝶科琉璃蛱蝶属节肢动物,又名蓝带蛱蝶。成虫前翅外缘自顶角至M1脉端突出,Cu2脉端至后角突出,呈波状圆弧状;翅正面黑褐色,亚顶端部有1个白斑;两翅外中区贯穿1条灰蓝色宽带,带在前翅呈“Y”字形,在后翅灰蓝色宽带上1列黑点。后翅外缘M3脉端突出呈齿状。翅反面基半部黑褐色,端半部褐色,后翅中室有1个棕白点。
中环蛱蝶(学名:Neptis hylas,英文俗名:Common Sailer,别名:琉球三线蝶、薄翅草蝶、木三线蛱蝶、秋蛱蝶)在台湾又名豆环蛱蝶,是属于蛱蝶科的一种蝴蝶,是环蛱蝶属的一种。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包括印度至日本及东南亚。模式产地为中国广东。成虫全年可见,爱访花、吸腐和吸水;幼虫的寄主主要为豆科植物。
拟旖斑蝶翅展75.0~85.0 mm。头胸部有白点。前后翅黑褐色,具半透明淡蓝色斑。前翅从翅基部向外有5条纵带,纵带外侧有10个斑点。后翅中室内有三条小纵带,周围有六条斑或纵带。前后翅亚端部和端部各有一横列斑点。
新月带蛱蝶(拉丁名:Athyma selenophora)是蛱蝶科带蛱蝶属蝴蝶的一种,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属于多世代蝶种。成蝶有访花习性,幼虫前期有以丝缠绕粪粒做成棒状“粪塔”藉以隐藏之习性。
斑缘豆粉蝶(学名:Colias erate)是粉蝶科、豆粉蝶属蝴蝶。雄蝶翅黄色,前翅外缘有宽阔的黑色横带,后翅外缘的黑色纹多相连成列。雌蝶有二型:一型翅面为淡黄绿色或淡白色(斑纹与雄蝶相同);另一型翅面为黄色,与雄蝶完全相同。翅反面颜色较淡,亚端有1列暗色斑。
斑缘豆粉蝶(学名:Colias erate)是粉蝶科、豆粉蝶属蝴蝶。雄蝶翅黄色,前翅外缘有宽阔的黑色横带,后翅外缘的黑色纹多相连成列。雌蝶有二型:一型翅面为淡黄绿色或淡白色(斑纹与雄蝶相同);另一型翅面为黄色,与雄蝶完全相同。翅反面颜色较淡,亚端有1列暗色斑。
翮蛱蝶是蛱蝶科的一种昆虫。翅面有橙色与黑色方格状图案,翅面和翅底都有一排边缘下的黑点和横跨翅膀的黑色中线。翅面的下侧有一个黑色边缘的淡橙色斑点。翅底的下侧有褐色和灰色的斑驳,夹带有一条苍白的条带。
绿带翠凤蝶(Papilio maackii),又名深山凤蝶,为凤蝶科凤蝶属下的一种。分布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地。翅黑色,满布金绿色鳞片。前翅亚缘具黄绿色横带纹。后翅外缘有6个略呈新月形的红斑,臀角红斑圆形;近亚外缘有1条明显的蓝绿色横带纹。尾突中也有l条蓝绿色线。翅反面色调较淡,后翅外缘红斑特别清晰明显,蓝绿色横带消失。是蝶类收藏家们广泛收藏的蝶种之一,蝶商称之为“皇后蝶”。
华贵类栉孔扇贝贝壳大,较大的个体,壳长超过100mm,壳质较坚韧,壳呈圆形。壳长与壳高略相等,两壳相等,左壳比右壳稍凸,壳两侧略等。壳背缘直,腹缘圆形。壳顶位于背缘中部,较小不凸,壳顶前方和后方具有壳耳。两耳不等,左壳前耳稍大,两耳均呈三角形,肋上有细肋7—8条;右壳前后耳差异很大;前耳大,近三角形,表面具有粗肋4条左右,下方有足丝孔,足丝孔有小栉齿数枚;后耳三角形,有细肋数条。
外形特征壳中型到大型。壳喙位于前端位置。壳薄。真珠层并未延伸到末端。绞齿缺乏。前闭壳肌痕小,位于前端,后闭壳肌大,位于中央。没有水管。用前端的足丝附着于底质,以后缘朝上的方式埋于底质。
暗脉菜粉蝶也被称为山绿脉粉蝶,是粉蝶科粉蝶属的一种蝴蝶。翅膀上的脉络特别明显,尤其是在上翅部分。雌性的基本颜色从黄色到灰褐色不等。在某些情况下,雄性几乎无法区分,因为性二型性几乎不存在。在某些情况下,前翅的整个外缘有一条黑灰色的带。后翅的脉络末端可能会扩大形成暗色的三角形。夏季的代是比春季的代更淡的色,总的来说,前翅比后翅更淡,脉络也不那么明显。翅展约为4至4.4厘米。
菜粉蝶,是鳞翅目粉蝶科粉蝶属昆虫。菜粉蝶体灰黑色,翅粉白色;雌蝶前翅基部大部分灰黑色,顶角有1个三角形黑斑;雄蝶前翅基部黑色部分和顶角的三角形黑斑均较小。菜粉蝶分布于中国各地,美洲北部到印度东部均有分布,栖息于农田,特别是菜地、荒地及城市公园绿化地等。喜访花吸蜜,也会在地面吸水,飞行较慢,常集群植物的叶反面栖息。主要取食十字花科蔬菜,仍为寡食性害虫。雌产卵力各代不同,在20~500粒左右。
虎斑蝶(学名:Danaus genutia,英文俗名:Common Tiger, Indian Monarch, Orange Tiger,别名:黑脉桦斑蝶、拟阿檀蝶、黑条桦斑蝶、虎纹青斑蝶等)是属于蛱蝶科的一种蝴蝶,是斑蝶属的一种,并演化出15个亚种。广泛分布于东洋界及澳新界。模式产地为中国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