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清朝文物
已有39个相关的【清朝文物】模型

十八世纪清朝文物 母狮与幼崽景德釉上彩瓷器

这件艺术品来自中国景德镇,制作时间大约在1700到1720年之间。这是一件瓷器雕像,其特殊之处在于采用了“釉上彩”的装饰技术,绘制于未经釉面的坯体之上(也称为“素坯上彩”)。

清朝雍正年间文物 镂空金色釉上彩瓷碗

这件瓷器是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的古董,产自景德镇。雍正时期的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而闻名。雍正时期的瓷器釉色种类繁多,包括粉彩、珐琅彩、斗彩等。珐琅彩瓷器在雍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品。

清朝康熙年间 景德上釉彩绘鲤鱼鱼缸

这件鱼缸来自中国景德镇,制作于清朝康熙年间(1700-1720年)。它采用了上釉彩绘和金色装饰,展示了当时景德镇瓷器的精湛工艺。鱼缸上装饰有植物和鲤鱼图案,寓意吉祥和繁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

十九世纪清朝文物 瓷制镀金花瓶

这只花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嵌在一个镀金的金属框架中,框架有龙形的把手和带有耳形纹饰的足部。

乾隆年款 古月轩瓷器

这件瓷瓶制作于1736年至1795年间。属于中国清朝时期(1644-1911年),乾隆年款(1736-1795年)。瓷瓶装饰有彩色法郎釉,属于“古月轩瓷器”。瓷瓶的整体高度为15.4厘米(6又1/16英寸)。这件瓷瓶目前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由约翰·L·塞弗伦斯基金提供资金(藏品编号:1963.514)。

十八世纪乾隆年间宫廷雕漆盒

雕漆盒是由清朝宫廷作坊在乾隆皇帝时期创作的。雕漆是一种精美的传统工艺,通过多层漆涂层和复杂的雕刻技术制成。这些工艺品通常展示了高超的技艺和精美的设计,象征着皇权和高贵。这件雕漆盒目前收藏于波兰的雅盖隆大学博物馆。

18世纪中国景泰蓝花瓶

景泰蓝,又称掐丝珐琅,是中国传统的金属工艺品。它起源于明代,发展至清代时达到了巅峰。景泰蓝制品通常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常见的题材有花卉、飞禽、吉祥图案等。它既具有实用性,又具备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瓷器之母”。

清朝寺庙青铜狮香炉

"清朝寺庙青铜狮香炉"是一对17世纪的中国文物,目前收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这个狮子形的香炉是看门狮,这些吉祥的野兽(麟)每只都有一个独角,它们是神话动物,被赋予了区分善恶的能力。这些传说中的动物成对出现,用于矗立在紫禁城的皇位两侧,它们代表了皇家的尊严、美德和智慧。

清朝朱砂漆鼻烟陶壶

"清朝朱砂漆鼻烟陶壶"是一件来自公元1780-1850年的中国文物,目前收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这件文物是由陶瓷制成的,外表使用朱砂漆装饰。

乾隆年间铜鎏金嵌宝石瑞兽熏香炉

这件香熏采用铜鎏金工艺制成,呈一瑞兽造型,香熏为敞口,颈部与瑞兽后脑融为一体,兽身为香熏主体,兽尾上卷,首部成仰望状,张嘴露齿,采用阴刻和浮雕的手法刻画细部,以红、白、绿等色宝石装点瑞兽,瑰丽多姿,神态威风凛凛,雕工精巧,形象逼真,极尽雍容富贵之感。熏香的历史在我国由来已久,汉代著名的博山炉就是人们为熏香而设计的。制作于1736-1795年,现在收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

清朝镀金关羽青铜骑像

关羽(公元160年-公元219年),字云长,是中国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要将领和历史人物。他是刘备的亲信副将,也是刘备的衣带信物“刮骨疗伤”的传奇人物。身长七尺五寸,美须雄壮,武艺高强。他曾在赤壁之战中为刘备立下重大战功,被封为“武侯”,成为刘备的重要得力助手和护卫。他以忠诚勇猛著称,被人们尊称为“武圣”。被后世称为“关公”并广泛崇拜。关羽的精神和故事在中国文化中被广泛传颂,成为历史的传奇人物。

清朝镀金供奉佛陀

这是一尊公元1850年的佛像,现在收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这尊佛像坐在地触手印中,描绘了佛陀在菩提树下即将觉悟的情景。这个时刻通常被描述为善与恶、迷惑与洞察之间的强大战斗。

“大吉”葫芦形牌匾

乾隆时期的华丽的皇家装饰青金石“大吉”双葫芦形牌匾。

清朝康熙年间景泰蓝花瓶

这是一件清朝的景泰蓝花瓶,现在收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景泰蓝技术在公元1200-1400年间从拜占庭(现今的伊斯坦布尔)传到中国,但中国的工匠们却赋予了它独特的中国特色。在清朝的康熙(1662–1722在位)和乾隆(1736–95在位)两位皇帝的时期,景泰蓝工艺得到了完善,并达到了艺术的顶峰。在花瓶的下方,有一条精致的云纹带,每个云纹都像如意的头部,还有一条狭窄的小莲花卷边。

清朝镀金菩萨像

这个文物是一对镀金菩萨像中的一个,产自公元18世纪中国。它现在被收藏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尽管这两个雕像是彼此的镜像,但它们并不代表同一个菩萨;它们分别是弥勒和观音。它们站立在优雅的姿势中,手持莲花的茎,可能是围绕着一个更大的佛像的雕塑三位一体的一部分。

清朝乾隆时期花瓶《雕刻孔雀石花瓶》

乾隆印章在底面的方形边框内。以装饰有品格图案和龙的水盆的形式,周围环绕着花枝。

清朝嘉庆时期的陶瓷《凤翔粉彩瓷》

这件中国文物是清朝嘉庆时期(1796—1820)的瓷器花瓶,花瓶工艺是透明无色釉下的粉彩瓷,由景德镇烧制,现收藏于帕特奈艺术与历史博物馆。

清朝乾隆年间文物《乾隆年间荐盒》

传统宗教信仰中,祭祀或祭拜是最为普遍的宗教行为。为了对神明或祖先表达崇奉敬意,或达到人神沟通的目的,人们会准备各种食物做为牲礼供品以及各式金纸敬献,也会运用各式献祭献礼的用具向神明表达敬意与祈愿,例如神龛、神轿等可直接用以供神的器具;杯筶、签诗等作为请示神意的用具;而香炉、荐盒等则是作为盛装供品的器具。其中装盛各式供品的器具,为因应各类供品形式与用途,种类更是多元繁复,其制作的技巧与样式。

清朝乾隆时期瓷器《祭蓝天球瓶》

此器形出现于明宣德时期,其体大端正,气势雄浑,造型敦厚古朴,因腹部圆鼓似球形而得名。祭蓝釉器物多在祭祀时使用,故称祭蓝釉。另有积蓝、宝石蓝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