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学名:Laurus nobilis L.,是樟科、月桂属常绿乔木,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包括中国有多国引入该物种。高达12米,叶革质,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或渐尖,叶柄带紫红色;花序总苞片近圆形,无毛,裂片呈倒卵形或近圆形;果呈暗紫色卵球形;花期3-5月,果期6-9月。月桂此名字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的月桂女神。
山艾树(学名:Artemisia kawakamii Hayata),别名川上氏艾,菊科蒿属的植物,是台湾的特有植物。分布在台湾本岛,生长于海拔2,700米至3,300米的地区,常见于砾质、空旷的干旱坡地等环境,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富贵棕榈(Howea belmoreana (C. Moore et F. Muell.) Becc.)是棕榈科豪爵椰属的丛生灌木植物。株高可达1~2米;茎短而粗壮,节密;叶羽状全裂,长可达50~80厘米,先端弯垂平展,叶色墨绿,表面有光泽,叶柄腹面具浅槽;肉穗花序于根茎处抽出;果熟时红褐色,近圆形;果期10~12月。
西南白山茶(Camellia pitardii var .alba Chang )是被子植物,属于灌木或小乔木,高4—7m。花白色。分布于湖南、四川、贵州、生于海拔1200—1300m处的路旁林缘。
淡紫毛巴豆是灌木,高1-2米;嫩枝、叶柄和花序均被淡紫褐色或淡紫色腊质星状柔毛;枝条无毛。叶薄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椭圆状卵形,长9-13厘米,宽3-5厘米,顶端短尖至渐尖,基部近圆形,全缘,嫩叶干后变黑色,沿中脉和侧脉疏生星状柔毛,成长叶变无毛;基出脉3条,侧脉3-4对,近边缘弯拱连结;叶柄长1.5-5厘米,顶端有2枚具柄的杯状腺体。
娃儿藤(Tylophora ovata (Lindl.) Hook. ex Steud.)是萝藦科娃儿藤属植物。攀援灌木;须根丛生;茎上部缠绕;茎、叶柄、叶的两面、花序梗、花梗及花萼外面均被锈黄色柔毛。叶卵形,长2.5-6厘米,宽2-5.5厘米。聚伞花序伞房状,丛生于叶腋,通常不规则两歧,着花多朵。蓇葖双生,圆柱状披针形;种子卵形,长7毫米。花期4-8月,果期8-12月。
苏铁(Cycas revoluta Thunb.),苏铁科属常绿植物,呈棕榈状,树干为圆柱形;鳞叶呈三角状卵形,叶柄有刺,幼时密被黄褐色毡毛;营养叶倒卵状狭披针形;雄球花圆柱形。种子倒卵圆形,红色,中种皮光滑,成熟后外种皮橘红色。 孢子叶球期5—7月,种子9—10月成熟。 ]相传苏铁发育须有铁分之给予,待其衰弱时如以铁粉予之,便不难恢复;以铁钉钉入干内,其效亦同,故称之为“苏铁”。
矮常春藤也被称为直立常春藤,是一种非攀爬的常绿灌木。这是一种非常缓慢生长的常绿矮灌木,可以长到1米高,宽度在1米左右。
叶子:它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形状像箭头,沿着它直立的茎密集排列。叶子的长度和宽度都在3-4厘米左右。
假连翘是马鞭草科、假连翘属植物。灌木,高约1.5-3米;枝条有皮刺,幼枝有柔毛。叶对生,少有轮生,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纸质,顶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有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常排成圆锥状;花萼管状,有毛,长约5毫米,5裂,有5棱;花冠通常蓝紫色,长约8毫米,稍不整齐,5裂,裂片平展,内外有微毛。核果球形,无毛,有光泽,直径约5毫米,熟时红黄色,有增大宿存花萼包围。原产热带美洲。
红花檵木(拉丁学名:LoropetalumChinense),又名:红继木、红梽木、红梽花、红桎花、红花继木,为金缕梅科、檵木属檵木的变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暗灰或浅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红褐色,密被星状毛。叶革质互生,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先端短尖,基部圆而偏斜不对称,两面均有星状毛,全缘,叶面暗红色,背部偏灰。花瓣4枚,紫红色线形长1~2cm,花3~8朵簇生于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
山月桂,杜鹃花科山月桂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米;叶互生,有时对生或3叶轮生,椭圆形,长约12厘米,全缘革质。花为顶生有腺毛的伞房花序,玫瑰红色或白色,花期晚春,果实为5蒴果,种子多数。山月桂原产北美,从美国传入日本,当时叫美国杜鹃,中国没有山月桂的分布。山月桂喜酸性土,因此要控制石灰、草木灰的使用。山月桂扦插、压条比较困难。因此,可辨用实生法进行播种繁殖。秋季摘取的种子,可于第二年春季3月进行
厚萼凌霄(Campsis radicans (L.) Seem.)是紫葳科凌霄属植物,藤本,具气生根,长达10米。小叶9-11枚,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顶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齿,至少沿中肋被短柔毛。花萼钟状,长约2厘米,外向微卷,无凸起的纵肋。花冠筒细长,漏斗状,橙红色至鲜红色。蒴果长圆柱形,长8-12厘米,粗约2毫米,具柄,硬壳质。
红千层学名是Callistemon rigidus,是一种常绿灌木,可以长到4米高,叶子尖锐,形状像枪,长到8厘米。在夏天,它会产生长15厘米的红色瓶刷状花朵,花蕊的尖端是黄色的。这种植物原产于澳大利亚。
红千层学名是Callistemon rigidus,是一种常绿灌木,可以长到4米高,叶子尖锐,形状像枪,长到8厘米。在夏天,它会产生长15厘米的红色瓶刷状花朵,花蕊的尖端是黄色的。这种植物原产于澳大利亚。
多年生灌木状或小乔木状植物,株高可达数米。整体树干高至4.5米,顶部有一顶树冠。叶近莲座形,簇生于茎顶,下部叶干枯常不脱落。叶子狭披针形薄而坚硬,最长可达60厘米,但叶宽很少超过15毫米宽,尖端逐渐变细,叶片颜色多为灰绿色。花序是一个为穗状大花虽高达1米,花朵为白色。
圣罗勒又名神罗勒、打抛叶、打抛或嘎抛,为唇形科罗勒属下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生于印度次大陆,其相关栽植种遍及东南亚和热带地区。圣罗勒是一种直立小灌木,高在30—60厘米之间。叶子呈绿色或紫色,交互对生。花紫色。
垂花悬铃花是锦葵科悬铃花属灌木植物。株高可达3米;小枝被长柔毛;叶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具钝齿,两面近无毛或脉上疏被星状柔毛;花单生叶腋或枝端,小苞片匙形,边缘具长硬毛,花萼钟状,花冠红色,下垂筒状,上部略开展,雄蕊柱伸出花冠外,柱头头状;果为肉质浆果状体,干后分裂;花期几全年。垂花悬铃花原产于墨西哥和哥伦比亚,分布于中国广东、云南等省地。喜高温多湿、阳光充足环境。
Salix elaeagnos,又称为苦柳、橄榄柳、灰白柳或沙漠柳,是一种生长在中欧、南欧和西南亚的开花植物。它是一种直立灌木,高达3米,宽达5米,具有狭窄的灰绿色叶片,长达20厘米,秋天会变成黄色。春天,绿色的雄性花序与叶子一同出现,雄性花序具有黄色的花药。与所有柳树一样,这个物种是雌雄异株的。
Choisya ternata是一种常绿灌木,高可达3米。它的叶子有三片小叶,散发着芳香,压碎后散发出一种让人想起罗勒的气味。白色的花朵散发着香味,出现在春天(有时在秋天会有有限的重复开花)。Choisya ternata是芸香科的一种开花植物,被称为墨西哥橙花或墨西哥橙。
红花木莲是南美洲的一种喇叭花,开着又大又香的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已将该物种列为野外灭绝物种,尽管与该属的其他成员一样,其作为观赏植物的受欢迎程度确保了其生存。红花木莲是高达3至4米的灌木或小乔木。这些巨大的、下垂漏斗状的花有白色和粉红色的色调。这些花的形状非常类似于Brugmansia suaveolens,但可以通过其边缘3至6厘米的长花冠和花冠基部非常狭窄、超长的管状延伸来区分。
假连翘是马鞭草科、假连翘属植物。灌木,高约1.5-3米;枝条有皮刺,幼枝有柔毛。叶对生,少有轮生,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纸质,顶端短尖或钝,基部楔形,有柔毛。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常排成圆锥状;花萼管状,有毛,长约5毫米,5裂,有5棱;花冠通常蓝紫色,长约8毫米,稍不整齐,5裂,裂片平展,内外有微毛。核果球形,无毛,有光泽,有增大宿存花萼包围。花果期5-10月,在南方可为全年。原产热带美洲。
红花缅栀为鸡蛋花属落叶植物。它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在世界各地的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中广泛栽培,是一种受欢迎的花园和公园植物。它像一棵蔓延的树一样长到 7-8 米(23-26 英尺)高和宽,并在夏季和秋季开满粉红色、白色和黄色的芬芳花朵。 红花缅栀属于狗麻属植物,作为蔓延的灌木或小乔木生长,高度为 2-8 米(5-25 英尺),宽度相似。
无花果(拉丁学名:Ficus carica Linn.)是桑科榕属的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株多分枝,叶片为小裂片卵形,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齿;果实生长在叶腋间,形状为梨形,成熟时为紫红色或黄色。无花果实际有花,但花序为隐头花序,花朵会藏于果实之中,平时食用的果实,主要是无花果的花。野生无花果树仅伴生昆虫榕小蜂可以为其授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