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生物科普
已有64个相关的【生物科普】模型

帝王蝶群体3D动画模型

帝王蝶是一种体型较大的蝴蝶,属于凤蝶科。翅膀呈橙色,带有黑色的脉络和边缘,边缘还有一排白色的小斑点。这种独特的颜色组合使其在飞行时十分醒目。生命周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以马利筋为食,这种植物含有毒素,使得帝王蝶在成虫后具有一定的防御能力,能够抵御天敌。成虫主要以花蜜为食,飞行能力强,迁徙距离远。最著名的特点是其大规模的迁徙行为。这种迁徙行为是昆虫界中最壮观的现象之一。

白尾海雕标本

白尾海雕(White-tailed Eagle),学名Haliaeetus albicilla,是一种大型猛禽,广泛分布于温带欧亚大陆。它们通常生活在靠近大型开放水域的地方,如沿海盐水区、内陆淡水湖泊、湿地和河流。白尾海雕以其强大的捕猎能力和机会主义的食腐行为著称,主要捕食鱼类和水鸟。

羚牛标本

羚牛也称为扭角羚。这种大型有蹄类动物主要分布在东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包括不丹、中国、印度和缅甸。是一种大型的有蹄类动物,属于牛科(Bovidae)和羊亚科(Caprinae)。通常生活在海拔2000至4500米的山区,喜欢在森林边缘和草地上活动。

南方巨恐鸟骨架

南方巨恐鸟(Dinornis robustus)是恐鸟的一种,又称南岛巨型恐鸟。和其他恐鸟一样不会飞。这些鸟的起源可能是因为恐鸟的早期始祖能够飞行并飞到新西兰南岛。南方巨恐鸟是恐鸟中最大的。成年雌鸟肩高高达2米,并且总高高达3.6米,使它们成为已知的最高的鸟类。它住在新西兰南岛的低地。可能早在13世纪就灭绝。

1400万年前的蝎子鱼化石

蝎子鱼是海洋中最毒辣而又不易察觉的鱼种之一。这些埋伏的捕食者是融入环境的专家,它们坐在珊瑚礁顶部耐心等待毫无戒心的猎物游过来。蝎子鱼的颜色从暗淡的棕色和黄色到明亮的红色和橙色不等,与周围的珊瑚完美匹配,甚至表现出羽毛状的鳍或皮瓣,以更好地与邻近的珊瑚伪装。

普氏野马标本

普氏野马,是属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属哺乳动物;其体形似家马,头大颈粗,耳短小而圆,无长额毛,鬃毛短而直立,背部中央有一条黑色脊线,尾基部毛短,四肢下部前面黑色;其夏毛背部浅棕色,体侧色淡,腹部黄白色:冬毛长而厚,毛色较淡,呈浅黄色。普氏野马别称蒙古野马,准噶尔野马。因人类无情的猎杀、栖息地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多重原因,普氏野马于上个世纪中叶在野外灭绝。

泰坦巨蟒化石

泰坦蟒属于蟒科。泰坦蟒没有外耳和中耳,听觉迟钝;嗅觉器官长在舌头上;没有眼皮,不会闭眼睛;有肺部。泰坦蟒的化石可追溯至大约6000万年前到5800万年前南美洲哥伦比亚东北部的瓜希拉半岛。泰坦蟒主宰地球至少1000万年之久。泰坦蟒是冷血动物,有晒日光浴的习惯,身体暖和之后去捕食。据研究人员分析,泰坦蟒的食物有半吨重的钝鼻鳄和长达三米的肺鱼及一些大型乌龟。

爪哇犀标本

爪哇犀是奇蹄目犀科犀属哺乳动物,又称小独角犀。体形壮硕。皮肤多为棕黑、灰黑色,并具疣突。除耳尖和尾端明显有毛外,身体其他部分几乎无毛。平均体重1500千克左右。体长2-3.5米,肩高约1.5米。耳呈卵圆形,头粗长,颈粗短。鼻上部有一只低矮的实心角,成年雌性角通常不明显,其角较印度犀小,因而又被称为小独角犀。寿命为40年左右。爪哇犀是现有数量为5种犀牛中最少的,不到100头,在野外已近灭绝的边缘。

梁龙骨架

梁龙是蜥臀目梁龙科梁龙属恐龙。脖子很长,脑袋很小,鼻孔的位置比眼睛高;嘴的前部长有扁平的牙齿,侧面和后部均无齿;四肢粗壮,前肢短,后肢长;臀部高于前肩;掌部都有5个指(趾);尾巴比脖子长,逐渐向末端变细,呈鞭子状,中部有10多个人字骨。因人字骨顶端伸出两个突起似双梁而得名双梁龙,通常称梁龙。

秀丽隐杆线虫的神经系统

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C. elegans)是一种无毒无害、可以独立生存的线虫 。其个体小,成体仅1.5mm长,为雌雄同体(hermaphrodites),雄性个体仅占群体的0.2%,可自体受精或双性生殖;在20℃下平均生活史为3.5天,平均繁殖力为300-350个;但若与雄虫交配,可产生多达1400个以上的后代。

蓝羚羊标本

蓝羚羊是偶蹄类牛科动物,肩高约102~120公分,体重约180公斤,灰色的毛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呈现蓝灰色。分布于南非,绝种于公元1799年。

黑天鹅标本

黑天鹅,是雁形目鸭科天鹅属鸟类动物。黑天鹅背覆花絮状灰羽;颈部细长,常弯曲成优雅的“S”形;喙鲜红色,前端有“V”形白带;虹膜赤红色,跗跖和蹼黑色。其体貌特征为全身除初级飞羽小部分为白色外,其余通体羽色光亮漆黑,故名。

蜷缩的犰狳

犰狳,是贫齿目犰狳科哺乳动物。骨质甲覆盖头部、身体、尾巴和腿外侧,头部、前半部和后半部的骨质甲分开,身体中的骨质甲成带状,可以灵活活动;在身体没有骨质甲的地方长有稀疏的毛;前脚上生有强有力的爪子。犰狳因其身上九层的带形物而得名.

草履虫(微观3D结构图)

草履虫,是膜口目草履虫科草履虫属的纤毛虫动物。草履虫的身体很小,圆筒形,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是单细胞动物,雌雄同体。最常见的是尾草履虫,体长只有80~300微米。身体表面包着一层膜,膜上密密地长着许多纤毛。草履虫因身体形状从平面角度看上去像一只倒放的草鞋底,故名草履虫。

变形虫(微观3D示意图)

变形虫是变形目变形科变形虫属单细胞动物。体表仅有一层薄质膜,膜内为较透明的细胞质,可明显区分为内质和外质两部分;伪足呈指状、叶状或针状等;虫体可借伪足进行特殊的变形运动,随伪足的伸缩而变化;伪足除运动机能外,兼有摄食的机能,包裹食物后,进行细胞内消化。因虫体随原生质流动,体形经常变化而得名。

蓝藻(微观3D示意图)

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与光合细菌区别是:光合细菌(红螺菌)进行较原始的光合磷酸化作用,反应过程不放氧,为厌氧生物,而蓝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放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