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美国海军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的首舰,建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市命名,是第二艘以此城市命名的舰船。于1940年7月1日开工建造,1941年11月1日下水,1942年6月15日服役。作为当时新一级的军舰,在战争期间主要活跃于大西洋和太平洋战区,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并获得了13枚战役之星。在1947年2月7日退役,并在1960年被出售拆解。
美国USS Northampton (CL/CA-26) 巡洋舰
是美国海军北安普顿级巡洋舰的首舰。最初被归类为轻型巡洋舰,后根据伦敦海军条约重新分类为重型巡洋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太平洋战区,参与了多次重要行动。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期间,与企业号航空母舰一同出海,并在第二天返回珍珠港。1942年参与了对沃杰岛和威克岛的炮击行动,并在2月24日对威克岛的行动中遭到日军反击。在二战中获得了六颗战斗之星的荣誉。
是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建造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美军第四艘以埃塞克斯为名的军舰,以纪念1799年马萨诸塞州的埃塞克斯县居民捐赠第一艘埃塞克斯舰给美国政府。于1941年4月28日开工建造,1942年7月31日下水,并于1942年12月31日服役。在太平洋战区参与了多次战役,获得了美国总统部队嘉奖和13颗战斗之星。战后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并在1950年代初重新服役。最终于1969年6月30日退役
美国USS Grand Rapids (CL-70/CAG-2) 巡洋舰
是美国海军的一艘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最初作为轻型巡洋舰服役,后来被重新分类为轻型航空巡洋舰。于1945年服役,以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城命名。参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多个行动,包括在太平洋战区的作战。以其快速的航行速度和强大的火力而闻名,装备有多门主炮和防空武器。在战后被改装为航空巡洋舰,用于携带和操作直升机,这在当时是一种新型的海战能力。在20世纪70年代退役。
是美国海军的一艘约克城级航空母舰,于1941年10月20日服役,是该级舰船的第三艘也是最后一艘。在珍珠港事件前几周被委任,是二战前建造的舰船,其尺寸受到1930年代国际海军条约的限制。首次任务是1942年4月的杜立德空袭,这是美国对日本本土岛屿的首次空袭,也是对珍珠港袭击的回应。继续在太平洋战区作战,参与了中途岛海战等历史性战役,但在1942年10月的圣克鲁斯群岛战役中遭受致命打击。
是美国海军依阿华级战列舰中的一艘,也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艘建成的战列舰。于1944年完成,参与了包括硫磺岛和冲绳岛战役在内的太平洋战区的战斗,并炮击了日本本土岛屿。甲板是日本帝国投降的地点,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84年,密苏里号被重新激活并现代化改装,增加了巡航导弹和反舰导弹发射器以及更新的电子设备。在波斯湾服役期间,负责护送油轮,并在1991年的沙漠风暴行动中提供火力支援。1992年退役
是美国海军最新的福特级核动力航空母舰的首舰,以美国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R·福特命名,他曾在二战期间在美国海军轻型航空母舰蒙特雷号上服役。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包括电磁飞机弹射系统、先进阻拦装置、双波段雷达、先进武器升降机等,这些技术提高了飞机出动架次率、减少了人员需求。是一个大型机械化作战平台,也是一个全新的信息化作战平台,对未来海战的影响和作用将是巨大的。是未来美国海空网络战的一个中心节点。
是一艘属于美国海军的康涅狄格级战列舰。于1903年2月7日在弗吉尼亚州纽波特纽斯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铺设龙骨,1904年8月27日下水,并于1906年6月2日服役。在服役期间参与了多项重要任务,包括携带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前往巴拿马视察巴拿马运河的建设,并参与了“大白舰队”的环球航行,以展示美国海军力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舰主要作为训练舰使用,并在战后协助美军从欧洲返回美国。
是美国海军在二战后不久建造的四艘实验性大型驱逐舰。比之前的所有驱逐舰都要大,但在建造过程中被重新分类为驱逐舰领袖。在1953-1954年服役,其中两艘一直服役到1969年,并在70年代被拆解。另外两艘被改装为导弹驱逐舰,一直服役到1978年,并在1980年被出售拆解。设计初衷是为了测试不同的推进系统和其他设备,以确定未来驱逐舰设计的最佳方案。设计和建造为美国海军未来的驱逐舰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是二战期间广泛使用的多功能船只。由海军设计,以承受20英尺高的海浪冲击,并且能够在极端海况下执行任务,如在风暴中救援或撞击船体时不受损。设计为可以搭载在海军舰船上,作为救生艇、军官用船、岸上小组船、邮件船等。玻璃钢结构远超一般的军事规格,能够在执行任务时保持乘客的舒适性,并具有出色的操控性能,易于操纵。具有安全的设计,如圆形的乘客区域。在退役后,常被民间购买用于各种用途,包括休闲和商业用途。
是美国海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是最早发展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其首艘航母“兰利”号由运煤船改装而来,于1922年正式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迅速扩大了航母编队。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关键战役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航空母舰以其巨大的排水量、舰载机搭载数量、作战效率而闻名,目前全部使用核动力,是美国全球军事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是一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1944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于1921年开工建造,1923年下水,并于1925年服役。在珍珠港事件中遭受重创,但随后被修复并重新投入战斗。1944年参与了菲律宾海战、雷伊泰湾海战等重要战役,以其强大的火力支援美军作战。装备有9门16英寸主炮,是当时美国海军火力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在战争中的表现证明了其作为海上火力平台的价值,直到战后退役并最终被拆解。
是一艘隶属于美国海军的战列舰,属于印第安纳级战列舰的三号舰。是美军第二艘以俄勒冈州为名的军舰。在1891年在旧金山的联合钢铁造船厂开始建造,1893年下水,最终在1896年服役。参与了美西战争及美菲战争,并在义和团之乱后离开香港,率先运载少量陆战队到大沽,保护当地的美国侨民。在1919年退役,并在1925年6月外借到波特兰作纪念馆舰。珍珠港事件后,海军为增加军用物资。1942年12月7日出售拆解。
是美国海军隶下的一型现役核动力多用途航空母舰,作为美国海军远洋战斗群的核心力量。舰长为332.8米,舰宽40.8米(船体)至76.4米(飞行甲板)。可搭载多种不同用途的舰载机,如F-14、F/A-18等,总数可达90架左右。装备有“海麻雀”导弹发射装置、“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等,提供强大的自卫能力。以其强大的作战能力和几乎无限的续航力,成为美国海军力量的象征,也是全球最大的航空母舰之一。
是美国海军最新一代福特级航空母舰的首舰,代表了21世纪美军海上打击力量的中坚。能够搭载约75至90架各型飞机。装备有改进型海麻雀导弹、滚动机身导弹和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提供了强大的自卫能力。由于采用核动力推进,福特号具有几乎无限的续航力,食物可储存60天份。它的服役标志着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技术的重大进步,其设计和能力在多个方面超越了前辈尼米兹级航空母舰,成为全球最大的航空母舰之一。
是美国海军为应对未来战场需求而设计的一种下一代主力水面舰艇。出自2041年海军RFP,旨在打造下一代主力水面舰艇,以替代逐渐老化的祖姆沃尔特级和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以及数量有限的俄勒冈级战舰设计充分利用了过去30年在轨道炮、激光和传感器技术方面取得的进步。该舰建议将火炮作为主要武器系统,并较少关注完全隐身,更多关注平衡的船体设计和火力。这是历史上第一艘将轨道炮作为其设计的主要方面的军舰。
美国USSJohnPaulJones(DDG-53)导弹驱逐舰
是美国海军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第三艘,也是该级首艘部署在西海岸的舰艇。以美国海军英雄约翰·保罗·琼斯命名,继承了他的座右铭:“我愿与任何不疾行的船只无关,因为我打算走向危险之路。”于1990年8月8日在巴斯钢铁厂开始建造,1991年10月26日下水,1993年12月18日服役。代表了美国海军的现代化战斗力,装备有最先进的武器、工程和损害控制系统。
是美国海军的一型多任务水面战舰,以其全面的作战能力而闻名。能够独立作战或作为航母打击群、水面行动群、两栖预备群和补给群的一部分。心是“宙斯盾”作战系统,该系统集成了舰船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以对抗反舰导弹威胁。设计注重隐形和防护能力,装备有核、生、化战“三防”过滤通风系统,舰体承受攻击能力强,是二战后美国海军首先采用钢制船楼的驱逐舰。以其强大的作战能力和先进的技术,继续在美国海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是由美国格鲁门公司(现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双座、双发超音速舰载多用途重型战斗机。主要用于护航、舰队防空、遮断和近距空中支援,旨在取代F-4战斗机。于1967年开始研制,1970年12月21日原型机首飞,1972年交付使用。采用变后掠中单翼设计,机翼后掠角可以在20°至68°范围内自动调节,以适应不同速度和高度下的最佳性能。美国海军在2006年退役了最后一批F-14。
是美国海军现役的主力舰载多用途战斗机,是在F/A-18C/DHornet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有更大的机身和翼展,以提升性能和载荷能力。能够执行包括空中优势、精确制导武器的昼夜打击、战斗护航、近距离空中支援、压制敌方防空、海上打击、侦察、前方空中控制和空中加油等多种任务。以其卓越的性能、适应性和先进的特性而闻名,是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拥有11个外挂点,能够携带美国海军的全部类型武器。
依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排水量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依阿华级战列舰共完成建造4艘,是世界上舰体最长、主机功率最大、航速最高(达到33节)、最晚退役的战列舰,4艘同型舰仍保存。由于依阿华级的继承舰——蒙大拿级的取消建造,使得这一级战列舰成为美国海军的最后一级战列舰。1945年9月2日,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上的密苏里号的主甲板上举行,该级舰因而闻名于世。
F-14战斗机(英文:F-14 fighter,编号:F-14,代号/绰号:Tomcat,译文:雄猫),是美国一型超音速多用途舰载战斗机。F-14战斗机为双座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布局,是根据美国海军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舰队防空和护航的要求要研制 ,主要执行舰队防御、截击、打击和侦察等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