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节肢动物
已有265个相关的【节肢动物】模型

三叶虫化石

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背上长有甲壳,甲壳纵向分为三片。头部覆盖有硬壳,称为头甲;头甲中央隆起的部分叫头鞍,头鞍的形状和大小根据种类的不同而变化较大;头鞍前部是头盖,头盖上长着眼睛;腹部和尾部也有甲壳包裹。因背上甲壳纵向分为三片而得名。

红火蚁3D模型动画

红火蚁是一种极具攻击性和繁殖能力的外来入侵物种,原产于南美洲。蚁巢通常呈丘状,直径一般小于46厘米,成熟蚁巢内部呈蜂窝状。被列为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对人体健康、农林业、公共安全和地区生态多样性都具有危害。被蜇伤后,人体会有火灼伤般的疼痛感,随后出现水泡并化脓,少数人可能会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休克甚至死亡。还会直接危害多种农作物,导致产量下降,并且会破坏灌溉系统。

红火蚁3D模型动画

红火蚁是一种极具攻击性和繁殖能力的外来入侵生物,原产于南美洲。体色为红棕色至红褐色,具有两个腹柄结。蚁巢通常呈土堆状,内部结构复杂,类似蜂窝。以杂食性著称,食物包括昆虫尸体、植物汁液、果实,甚至小型脊椎动物的腐肉。攻击性很强,一旦蚁巢受到干扰,会迅速涌出并攻击入侵者。对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造成严重影响。会攻击本地物种,破坏生态平衡,还会危害农作物和损坏电器设备。在中国已被列入重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名录

蜻蜓3D动画模型

蜻蜓是昆虫纲蜻蜓目昆虫的总称,是一种古老的昆虫,早在3亿年前的石炭纪就已出现。体型修长,具有两对透明的翅膀,翅膀上布满网状的脉纹,飞行能力极强。头部有一对复眼,复眼大而突出,视野广阔,能够敏锐地捕捉到飞行中的昆虫。主要生活在水域附近,幼虫生活在水中,以水中的小型生物为食。成虫则在空中捕食蚊子、苍蝇等小型昆虫,是著名的“空中猎手”。飞行速度极快,且能进行急转弯和悬停。是一种重要的益虫。

熊蜂GBL模型

熊蜂是蜜蜂科熊蜂属昆虫的总称,属于膜翅目蜜蜂科。体型较大,体长通常在15~25毫米之间,身体覆盖着密集的绒毛,颜色多为黑色和黄色相间,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头部较大,触角较短,复眼发达,善于感知环境。是社会性昆虫,生活在一个由蜂后、工蜂和雄蜂组成的群体中。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以花蜜和花粉为食,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对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都有重要贡献。飞行能力很强,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活动。

长戟大兜虫3D模型动画

长戟大兜虫别称赫拉克勒斯大兜虫、大力神甲虫,是世界上最大的甲虫之一,成虫体长最长可达184毫米。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的热带雨林。外观极具特色。雄虫具有特化的胸角和犄角,向前延伸,胸角基部1/3至1/2处有齿状突起,而雌虫则没有这些结构。前胸背板为黑色,翅鞘呈暗黄色至棕色,上面有不规则的黑色斑点,并覆盖着细毛。以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命名,因为它们具有惊人的力量,能够举起自身体重850倍的物体。

宽带青凤蝶3D模型动画

宽带青凤蝶又名长尾青凤蝶、宽青带凤蝶、台湾青条凤蝶、凤尾青凤蝶,是凤蝶科青凤蝶属的一种蝴蝶。翅黑褐色,前翅有一列青绿色斑组成的宽横带,从顶角内侧开始斜向中部,并延伸至后翅,形成一条显著的青斑带。后翅外缘波状,有较长的尾突。雄蝶的翅背面为黑色,中区有一块宽阔透明的青绿色斑,被黑色分割;雌蝶的斑纹与雄蝶相似,但颜色较浅。幼虫以樟科植物为食,成虫通常在每年的5月至8月间出现,飞行缓慢,常作滑翔飞态。

台湾宽尾凤蝶3D模型动画

台湾宽尾凤蝶是一种体型较大的凤蝶,翅展约90~120毫米。前翅底色为黑褐色,后翅中室附近有白色大纹,外缘有一排红色弦月型纹。雌蝶体型较雄蝶大,尾状突起特别宽大,且有两条尾脉贯穿其间,这是其显著特征。主要分布于台湾的中北部海拔1000到2000米的山区,喜欢在向阳的崩塌地活动,并将卵产在檫树上。成虫通常在每年5月至8月间出现,飞行缓慢,常作滑翔飞态。被列为保护物种,有“梦幻之蝶”之称。

蚂蚁3D动画模型

蚂蚁是昆虫纲膜翅目蚁科的昆虫,属于社会性昆虫,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分工协作能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长通常在2~20毫米之间,颜色多样,常见的有黑色、棕色和红色。群体由蚁后、雄蚁和工蚁组成。巢穴结构复杂,通常建在地下、树干或朽木中。通过分泌信息素进行交流,能够高效地组织群体行为。以植物的种子、昆虫尸体、蜜露等为食,部分种类还会养殖蚜虫以获取其分泌的蜜露。

小豹蛱蝶3D动画模型

小豹蛱蝶是一种体型中等的蝴蝶,属于鳞翅目蛱蝶科豹蛱蝶属。雄蝶翅膀橙黄色,布满黑色豹纹斑点,后翅外缘有蓝白色细弧纹;雌蝶体型较大,前翅端部常有紫黑色区域,其余与雄蝶相似。反面为浅褐色,带有白色或浅黄色斑纹,具有伪装作用。分布于亚洲和欧洲的温带地区,常栖息于开阔草地、灌木丛、林缘地带和山地草甸,偏好阳光充足且植被丰富的环境。幼虫以堇菜科植物为食,如紫花地丁、堇菜等。

蓝闪蝶3D模型动画

蓝闪蝶又名蓝摩尔福蝶,是蛱蝶科闪蝶属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之一,是一种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蝴蝶。翅膀上表面呈现绚丽的蓝色,下表面则与树叶相似,呈现斑驳的棕色、灰色、黑色或红色,这种独特的颜色组合使它们在飞行时能够快速振动翅膀,产生闪光现象,以此来恐吓捕食者。翼展可达13至17厘米,雄蝶的蓝色更为鲜艳,而雌蝶的翅膀色彩相对较暗。主要栖息在热带雨林,以成熟热带水果的汁液为食,如芒果、荔枝等。

橙黄豆粉蝶3D模型动画

橙黄豆粉蝶是一种属于粉蝶科豆粉蝶属的昆虫。成虫体长约19毫米,翅展43~58毫米,雌雄异形。其翅为橙黄色,前、后翅外缘有较宽的黑色带,雌蝶黑带中有橙黄色斑,雄蝶则无。卵呈纺锤形,幼虫体色为淡绿色,密布细毛,背部两侧有淡黄色线。主要分布于中国的中部和西部。寄主植物多为蝶形花科的米口袋、紫花苜蓿等。由于其幼虫会取食农作物叶片,橙黄豆粉蝶在部分地区被视为农业害虫。

乌桕大蚕蛾3D模型动画

乌桕大蚕蛾也被称为阿特拉斯蛾、蛇头蛾、皇蛾等,是世界上最大的蛾类之一,翅展可达180-210毫米。属于鳞翅目大蚕蛾科,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包括中国南方的浙江、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翅膀上有独特的花纹,前翅顶角显著突出,形似蛇头,呈鲜艳的黄色,上有黑色圆斑,宛如蛇眼,具有恫吓天敌的作用。其前后翅的中央各有一个三角形的透明区域,周围有黑色带纹环绕。幼虫以乌桕、樟、柳、大叶合欢等植物为食

蓝灰蝶3D模型动画

蓝灰蝶也被称为蓝蝶或燕蓝灰蝶,是一种小型灰蝶科蝴蝶。翅膀有金属光泽,飞行迅速,是平地最常见的小型蝴蝶之一。雌雄异形,雄蝶翅面蓝紫色,外缘黑色,前翅中室端部有明显黑斑,后翅有小尾突;雌蝶翅面黑褐色,中室无黑斑。幼虫呈淡绿色,背部中央有深绿色纵线,体两侧有淡色斜纹。常栖息在草地、树林边以及路旁,成虫喜访花,易捕捉。幼虫以豆科植物为食,成虫则以花蜜为食。成虫在春季至秋季活动。

橙尖粉蝶3D模型动画

橙尖粉蝶也被称为红襟粉蝶,是一种属于粉蝶科)的蝴蝶。翅膀呈白色,前翅尖端有鲜明的橙色斑块,这是其名字的由来。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的温带地区。成虫通常在春季出现,是许多地区春天到来的标志。喜欢在田野、草地和林缘地带活动,尤其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更为常见。幼虫以十字花科植物为食,而成虫则以花蜜为食,常在花丛中飞舞,为植物授粉。成虫在飞行时翅膀快速振动,显得非常活泼,常被观察到在花丛中飞舞。

大带灰蝶3D模型动画

大带灰蝶是一种属于灰蝶科的蝴蝶。翅膀呈灰褐色,带有明显的条纹和斑点,具有很好的伪装效果。体型中等,翅展约为45-50毫米。主要分布在欧洲中部和南部地区,包括德国南部。通常栖息在开阔的草地、灌木丛和林缘地带,成虫以花蜜为食。在面对炎热干燥的夏季时,会采取夏眠的策略来适应环境。幼虫主要以草本植物为食,成虫则以花蜜为食。种群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栖息地的丧失和气候变化。

珠蛱蝶3D模型动画

珠蛱蝶也被称为西班牙皇后蛱蝶或小珍珠蝶,是一种属于蛱蝶科的蝴蝶。翅膀呈橙黄色,带有许多黑色斑点,前翅正面端半部有2排横斑,中室端侧有5个黑斑,下方有3个黑斑,内部及端部有4个黑斑;后翅相似但基半部的黑斑较少。成虫出现于3月至10月,喜欢在开阔的道路、草地活动,飞行迅速。喜欢访问花朵、吸食花蜜,也会停歇在向阳处,张开翅膀享受“日光浴”。幼虫主要以荨麻科植物为食。种群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所下降。

斑蛾3D模型动画

斑蛾是鳞翅目斑蛾科的一种昆虫,具有鲜艳的颜色和独特的形态特征。成虫通常具有鲜艳的红色、蓝色或黑色,翅膀上常有金属光泽。体型中等,触角呈羽状,颜色鲜艳。幼虫身体上有毛疣,主要危害果树和林木。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寄主植物多样。幼虫会钻入草本植物叶内,蛀食叶肉,老熟幼虫在叶背织成一坚韧的羊皮纸样黄茧,在其中化蛹。成虫在白天活动,喜欢访花。幼虫对寄主植物的叶片造成危害,对寄主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

孔雀蝶3D动画模型

孔雀蝶也被称为大孔雀蝶,是一种在欧洲和温带亚洲常见的蝴蝶。翅膀上有醒目的眼状斑点,这些斑点在遇到捕食者时能够起到吓退的作用。翅膀底色是酒红色,翅端上有黑色、蓝色及黄色的眼状斑点。幼虫主要以荨麻为食,而成虫则以花蜜为食。成虫在春季从冬眠中苏醒,开始寻找配偶。翅膀底面颜色较深,类似枯叶,有助于它们在休息时进行伪装。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是美丽的昆虫,还通过访花帮助植物授粉。

小玳瑁蝶3D模型动画

小玳瑁蝶也被称为荨麻蛱蝶,是一种在英国和爱尔兰广泛分布的蝴蝶。通常在花园中很常见,是英国和爱尔兰最知名的蝴蝶之一。翅膀上有醒目的橙色和黑色图案,边缘有一排蓝色的新月形斑点。下表面是深灰色和棕色,具有很好的伪装效果。在春季从冬眠中苏醒,成虫会在第一个温暖的春日出现,寻找配偶。会在荨麻等植物上产卵。幼虫以荨麻为食,成虫则以花蜜为食。种群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有所下降,据估计在英国下降了约32%。

帝王蝶飞行3D动画

帝王蝶是一种大型迁徙性蝴蝶,以其鲜艳的橙色翅膀和独特的迁徙行为而闻名。主要分布在北美和中美洲,每年秋季会进行长达3000公里的迁徙,从北美洲飞往墨西哥中部越冬。翅膀上有黑色的脉纹和白色的斑点,这种鲜艳的配色是一种警戒色,警告捕食者自己体内含有毒素。幼虫主要以马利筋为食,这种植物含有毒素,能够将这些毒素积累在体内,使成虫对捕食者产生不良的味道。成虫以花蜜为食,飞行能力强,通常在春季开始向北返回繁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