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草食性恐龙
已有7个相关的【草食性恐龙】模型

三角龙骨架化石

三角龙,是鸟臀目角龙科,三角龙属 ,草食性恐龙。 是一种像犀牛的恐龙,外形笨重,腿粗壮,头部有三只角,头骨后部有向后伸展的大型骨板,形成颈盾,喙部上方有一个短角,眼眶上方有两个长角,三角龙的角是防御武器,能吓退掠食者,尾巴短而尖,脚似蹄。 分布于北美洲地区,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大约在6800万年到6500万年前。 三角龙常利用集群生活的优势保护幼崽;面对敌人时,经常低头用角抵御猎食者。

扇冠大天鹅龙头骨化石

扇冠大天鹅龙是鸭嘴龙类赖氏龙亚科的一,化石发现于俄罗斯远东地区阿穆尔州Kundur地区附近的察尕沿组,年代为晚白垩纪的马斯特里赫特阶的中或晚期。如同其他的鸭嘴龙科,扇冠大天鹅龙是种草食性恐龙,可以采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拥有复杂的头颅骨,可做出类似咀嚼的磨碎动作,并拥有数百颗不断生长、替换的牙齿。扇冠大天鹅龙的高大、宽广、中空冠饰,内部包含鼻管,可能做为视觉辨认物或听觉发声器使用。

三角龙头骨化石

三角龙,是鸟臀目角龙科,三角龙属 ,草食性恐龙。 是一种像犀牛的恐龙,外形笨重,腿粗壮,头部有三只角,头骨后部有向后伸展的大型骨板,形成颈盾,喙部上方有一个短角,眼眶上方有两个长角,三角龙的角是防御武器,能吓退掠食者,尾巴短而尖,脚似蹄。 分布于北美洲地区,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大约在6800万年到6500万年前。 三角龙常利用集群生活的优势保护幼崽;面对敌人时,经常低头用角抵御猎食者。

棱齿龙

棱齿龙是中等大小、身体很轻的陆生双足动物。上颚前部齿和特别长的朝向后方的公共杆显出其原始性。臼齿具切割作用,排列成单列,且3颗一组地更新。足有四趾,每趾端均为尖蹄形。分布在亚洲、澳大利亚、欧洲和北美洲,生存年代从侏罗纪中期直到白垩纪晚期。

剑角龙

剑角龙(属名:Stegoceras)又名顶角龙,是种草食性恐龙,属于鸟臀目厚头龙下目,生存于晚白垩纪的北美洲。剑角龙身长2米。剑角龙是由劳伦斯·赖博(Lawrence Lambe)在1902年命名,学名在希腊文意为“有角的头顶”。剑角龙来自于肿头龙家族,是一种两足行走的食草恐龙。它们生活在白垩纪晚期,身体长约2米。又厚又圆的头盖骨是剑龙最为明显的特征。

三角龙

三角龙,是鸟臀目角龙科三角龙属草食性恐龙。角龙多分布于北美洲地区,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大约在6800万年到6500万年前。三角龙是植食性恐龙,主要吃植物枝叶、果实等。古生物学家已经发现了大量的三角龙化石,“大约翰”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具。通过对这具古老的恐龙化石的研究,科学家们从中掀开了史前世界的一角。因独特的外形,使得这一形象经常出现在电影、电脑游戏以及电视节目中,例如《侏罗纪公园》《金刚之子》等

白垩纪晚期三角龙头骨

三角龙,是鸟臀目角龙科 三角龙属 草食性恐龙。 三角龙是一种像犀牛的恐龙,外形笨重,腿粗壮,头部有三只角,头骨后部有向后伸展的大型骨板,形成颈盾,喙部上方有一个短角,眼眶上方有两个长角,三角龙的角是防御武器。三角龙多分布于北美洲地区,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大约在6800万年到6500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