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蘑菇3D模型
已有48个相关的【蘑菇3D模型】模型

赭盖鹅膏菌

赭盖鹅膏菌,Amanita rubescens (Fries 1821),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一种真菌。菌褶白色至近白色,渐变红褐色、离生、稍密、不等长。夏秋季在林中地上单生或散生。此种一般可食,但也有报道含溶血物质,加热可以破坏,故不能生食。子实体中等大。菌盖直径3.5-8cm,扁半球形至平展,浅土黄色或浅红褐色,具块状和近疣状鳞片,边缘有不明显的条纹。

马勃

马勃别名灰包、马粪包,是一类担子菌门、马勃目的真菌,分布广泛,在中国各地几乎都有,夏秋季节下过雨之后,多半生长在旷野草地或湿地腐木上。 马勃多属马勃科Lycoperdaceae。马勃担子果球形、梨形、陀螺形、扁圆形;外包被常有小疣或小刺等纹饰,成熟时脱落,纸质或膜质;顶端不规则开口或闭合;假根明显或无,成熟时固定于着生处或与地面脱离;成熟时孢子随风扩散至外界;孢丝无隔;孢子表面有不明显纹饰。

秋牛肝菌

秋牛肝菌,也被称为Udazkeneko onddozuri,是一种属于Boletaceae科的蘑菇。学名是Boletus edulis。Udazkeneko onddozuri的帽子呈暗褐色,具有网状纹理,底部呈白色。它的肉质坚实,味道鲜美。它与橡树和松树形成菌根,通常在森林中生长。在北半球的许多地区找到它。是一种受人喜爱的食用蘑菇,被认为是欧洲某些地区最美味的蘑菇之一。它适合用于制作各种菜肴。

泪褶毡毛脆柄菇

泪褶毡毛脆柄菇学名是Lacrymaria lacrymabunda,通常被称为哭泣的寡妇蘑菇,是一种属于小脆柄菇科的真菌物种。它分布于北美、中美洲、欧洲、北亚洲和新西兰,生长在被干扰的地面上,如林地、花园和公园。这种蘑菇具有墨黑色、纹饰丰富的孢子,质地脆弱易碎。尽管有时被列为可食用物种,但有些人报告在食用后出现胃部不适。

不同生长阶段的毒蝇伞

毒蝇伞(学名:Amanita muscaria)又称毒蝇鹅膏菌、蝇伞菌(fly agaric,fly amanita),为一种含神经性毒害的担子菌门真菌,分类上为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物种。毒蝇伞的生长环境遍及北半球温带和极地地区,且也无意间拓展到南半球,在松林里与松树等植物共生,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性物种。毒蝇伞会和落叶型植物与结球果的植物形成菌根。

树舌灵芝

树舌灵芝俗称老牛肝,是一个具有世界性分布的支架真菌。这种真菌的孢子体可以高达30-40厘米(12-16英寸),质地坚硬,有木质纹理。刚开始生长时呈白色,但很快会变成深红棕色。它在树木的活木和死木中以菌丝体的形式生长。树舌灵芝可以单独、零散或成群地生长。其子实体直径可达3-30厘米,长度为5-50厘米,厚度为1-10厘米,质地坚硬如皮革,有木质纹理。子实体的上表面覆盖着红褐色的分生孢子。

水粉杯伞

水粉杯伞,分布于台湾,日本,中国,欧洲,北非与北美,为口蘑科植物,也是偶见土栖腐生野菇之一种。此种植物与杯伞相似,不过颜色较似烟云。该菌类生长于夏天的中高海拔林区,数天生,肉质稍脆,菌盖10cm-15cm宽,虽一般认为可食,亦有文献记载食用后会有不适感。

喇叭粉石蕊

喇叭粉石蕊(Cladonia chlorophaea)是石蕊科真菌。初生地衣体宿存或消失,小形到中形,无粉芽或腹面见有少数粉芽。子器柄高1-3公分,先端渐扩大为喇叭状之杯,单一或自杯缘再发芽形成较小的杯,未着生子囊之杯为全缘;子器柄下部具连续皮层,或呈疣状,或为颗粒状,愈到上部则皮层愈脱落而裸露出髓层,杯侧或杯内具多数颗粒状粉芽。

落叶林中的双孢蘑菇

双孢蘑菇是蘑菇科、蘑菇属真菌,又名蘑菇、洋蘑菇等。双孢蘑菇子实体中等大,菌盖宽5-12厘米,初半球形,后平展,光滑,略干渐变黄色,边缘初期内卷。菌肉棕色,厚,伤后略变淡红色,具蘑菇特有的气味。菌褶初粉红色,后变褐色至黑褐色,密,窄,离生,不等长,菌柄长4.5-9厘米,粗1.5-3.5厘米,棕色,光滑,具丝光,近圆柱形,内部松软或中实,菌环单层,白色,膜质,生菌柄中部,易脱落。

毒蝇伞

毒蝇伞(学名:Amanita muscaria),又称毒蝇鹅膏菌、蛤蟆菌·毒蝇蕈,英文俗称fly agaric或fly Amanita,是一种含有神经性毒害的担子菌门真菌,鹅膏菌属之一。该菌子实体较大。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白色,密,离生,不等长。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

毒蝇伞

毒蝇伞(学名:Amanita muscaria),又称毒蝇鹅膏菌、蛤蟆菌·毒蝇蕈,英文俗称fly agaric或fly Amanita,是一种含有神经性毒害的担子菌门真菌,鹅膏菌属之一。该菌子实体较大。菌盖宽6-20cm。边缘有明显的短条棱,表面鲜红色或桔红色,并有白色或稍带黄色的颗粒状鳞片。菌褶纯白色,密,离生,不等长。菌肉白色,靠近盖表皮处红色。

硬皮地星

硬皮地星别名地星,是一种担子菌纲硬皮地星科真菌,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华南、西南地区一些省区。其孢体能入药,有止血功效。此菌外包被有吸收水分的吸显作用,被视为观察“森林干湿计”。担子菌纲硬皮地星科真菌。子实体开裂时呈球形,开裂后露出地面。外包被厚,成熟时开裂成6-18瓣,潮湿时外翻,干时内卷。外表面灰色至灰褐色,内侧褐色。内包被薄膜质,扁球形,直径2-2.8厘米,灰色至褐色。

大秃马勃

大秃马勃,又名秃马勃,学名Calvatia gigantea(Batch:Fr.)Lloyd,属担子菌亚门、腹菌纲、马勃目、马勃科、秃马勃属。通常腐生于土壤、朽木或树木残桩上。有的种类子实体极大,最大者可超过1m。担子果球形、洋梨形、倒锥形或人头形,幼时可食用。

大青褶伞

该种是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一种大型蘑菇,常见于田野、草地、花盆或其他上,显著特征是其成熟菌褶和孢子印呈现绿色调。主要特征是体型较大,菌盖白色,有褐色片状鳞片;菌柄表面光滑,常有发达的菌环,菌柄基部的菌肉受伤后变红褐色;菌褶离生,幼年白色,老后铅绿色。该种有毒在我国南方地区引起了广泛的中毒案例。看上去人畜无害,形态和一可食用物种相似,分布广泛,喜欢大量群生,味道不错等等因素导致最常被误食的毒蘑菇之一。

树桩上的鳞蜡孔菌

宽鳞多孔菌(学名:Polyporus squamosus),属多孔菌科一种,是木栖腐生的中型菇类,可食用。它广泛分布,在北美,澳洲,亚洲和欧洲均有发现,生活在硬木树种林中。该蘑菇分布广泛,美国落基山脉东部、欧洲大部分地区、澳大利亚以及亚洲均有发现。通常在春季生长,偶尔也在秋季,很少在其他季节。经常成片生长,区域可达50厘米它在林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分解木材,通常为榆树,很少寄生在活的树上。

鸡油菌

鸡油菌为鸡油菌科鸡油菌属真菌,又名鸡蛋黄菌、黄菌、杏菌等。鸡油菌子实体肉质,喇叭形,杏黄色至蛋黄色。菌盖宽3~10厘米,高7~12厘米,初扁平,后渐下凹,边缘伸展,波状或瓣状,内卷。菌肉稍厚,蛋黄色。菌褶棱状,窄,向下延生至柄部,分叉,或有横脉相连交织成网状,与菌盖同色或稍浅。菌柄长2~8厘米,粗5~8毫米,圆柱形,基部有时稍细或稍大,与菌盖同色或稍浅。孢子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孢子印黄白色。

香菇

香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Tricholomatacete)、香菇属(Lentinus),学名Lentinus edodes,起源于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菇,也是中国久负盛名的珍贵食用菌。中国最早栽培香菇,已有800多年历史。香菇也是中国著名的药用菌。中国历代医药学家对香菇的药性及功用均有著述。香菇肉质肥厚细嫩,味道鲜美,香气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食物,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

黄褐牛肝菌

黄褐牛肝菌(学名Boletus impolitus)是牛肝菌属下的一种真菌。蕈伞上有细小的萌发孔。它们是食用菌,但很少会被食用。它们会在栎属上生长。黄褐牛肝菌的蕈伞先呈半球形,逐渐会变得扁平,甚至反转。蕈伞最初呈灰白色,期后会呈淡褐色或黄褐色,经常有被锤击的外观。蕈伞直径阔5-15厘米,可以高达20厘米。

蓝盖菇

蓝盖菇,俗称蓝圆头菌,是盖菇科蘑菇形成菌的一种。它是一种在欧洲和北美发现的比较常见的物种,在那里它作为腐生植物生长在草地、路边、树篱、花园和木屑覆盖物中。S.caerulea于1979年被科学界正式描述,尽管在那之前的大约两个世纪里,它一直是一个独特的物种。Tuomikoski在1953年定义的学名“Stropharia cyanea”是S.caerulea的同义词,并被后来的几位作者使用。

平菇

平菇(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是侧耳科侧耳属真菌。子实体丛生或叠生,菌盖呈覆瓦状丛生,扇状、贝壳状、不规则的漏斗状。菌盖肉质肥厚柔软。菌盖表面颜色受光线的影响而变化,光强色深,光弱色浅。菌褶白色,长短不一,长的由菌盖边缘一直延伸到菌柄,短的仅在菌盖边缘有一小段,形如扇骨。菌柄侧生或偏生,白色,中实;菌丝体白色,粗壮有力,菌肉白色、稍厚、柔软。

硫色绚孔菌

硫磺菌又名硫磺多孔菌、硫色多孔菌,是菌类的一种。初期瘤状,似脑髓状,菌盖覆瓦状排列,肉质多汗干后轻而脆。菌盖宽8-30cm,厚1-2cm,表面硫磺色至鲜橙色,有细绒或无,有皱纹,无环带,边缘薄而锐,波浪状至瓣裂。菌肉白色或浅黄色,管孔而硫磺色,干后褪色,孔口多角形,平均每毫米3-4个。孢子卵形,近球形,光滑、无色、4.5-7×4-5μm,此菌的重要特征是子实体瓦状排列,硫磺色。幼时可食用味道较好。

云芝

云芝是最具药用价值的真菌之一,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抗癌、保肝等功效。云芝,又被叫做“火鸡尾巴”,有着非常易于辨认的特征。它可能是以鸟类名字命名的森林真菌中一个以局部特征而不是整体来命名的。彩绒革盖菌子实体一年生。革质至半纤维质,侧生无柄,常覆瓦状叠生,往往左右相连,生于伐桩断面上或倒木上的子实体常围成莲座状。

毒蝇伞变种 guessowii

毒蝇伞的一个变种guessowii,菌伞表面呈现黄色到绿色的色泽,其中心呈现橘色,甚至是暗橘色。

毒蝇伞

毒蝇伞(学名:Amanita muscaria)又称毒蝇鹅膏菌、蝇伞菌(fly agaric,fly amanita),为一种含神经性毒害的担子菌门真菌,分类上为鹅膏菌科鹅膏菌属的物种。毒蝇伞的生长环境遍及北半球温带和极地地区,且也无意间拓展到南半球,在松林里与松树等植物共生,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性物种。毒蝇伞会和落叶型植物与结球果的植物形成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