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件来自意大利16世纪的马约利卡药罐,现收藏于利默里克的亨特博物馆。药罐由马约利卡材料制成,配有一对造型为海马的华丽把手和一个短小的喷嘴。罐体上装饰着圣方济各会(方济各会)的徽章,周围环绕着水果和花卉图案。背面装饰有风格化的松果,这是一种波斯棕榈叶的形态。马约利卡是一种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非常流行的陶器,以其精美的装饰和色彩而闻名。展示了当时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趣味。
又称albarello,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陶瓷容器。由Maiolica材料制成,具有圆柱形的外形,腰部略微收缩,底部和颈部逐渐变细,口部向外翻卷。装饰十分精美,以蓝色为主色调,绘有各种花卉图案,中心位置刻有“COMM7”的铭文,与药罐的用途或内容物有关。装饰风格与15世纪西班牙进口的药罐相似,表明它可能受到了当时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影响。收藏于爱尔兰利默里克的亨特博物馆,是陶瓷艺术和装饰艺术的宝贵遗产。
是五件套装饰组中的一件,其特点是在透明无色釉下使用钴颜料。属于景德镇风格,是一种陶瓷容器,产自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制作时期为1662年至1722年,属于清朝时期。不仅是中国陶瓷工艺的代表,还展示了清朝时期景德镇瓷器的精湛技艺和美学风格。景德镇作为中国瓷器的故乡,自古以来就以其精美的瓷器闻名于世。清朝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生产出了许多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瓷器。
是五件套装饰组中的一件,其特点是在透明无色釉下使用钴颜料。属于景德镇风格,是一种陶瓷容器,产自中国江西省景德镇市。制作时期为1662年至1722年,属于清朝时期。不仅是中国陶瓷工艺的代表,还展示了清朝时期景德镇瓷器的精湛技艺和美学风格。景德镇作为中国瓷器的故乡,自古以来就以其精美的瓷器闻名于世。清朝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生产出了许多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瓷器。
周海青是一位来自河北省的陶艺师,专注于澄浆泥陶制作技艺,这项技艺已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不仅继承了祖辈传统的制胎手法,还勇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种类丰富,包括泥壶、陶瓶、笔筒等,尤其擅长制作澄浆泥蛐蛐罐。作品以其古朴自然、线条流畅、玉石光泽而著称,受到了同行和收藏家的广泛赞誉。这份作品体现了莲花的美感,顶部的花球采用镂空设计,底座还有三只小兔子。突出了周海青的技艺精湛。
被收藏于波兰克拉科夫的日本艺术与技术中心,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传统的主题著称,展现了明治时期(1868-1912年)的日本工艺水平。采用了景泰蓝珐琅技术,使用银丝勾勒出飞鹤在深蓝色背景上飞翔的图案,白色鹤身上点缀着灰色和红色的元素,呈现出一种连续的风格。在瓶口边缘和接近底座的位置,可以看到一圈红色圆形图案的边框。在底座下方,可以看到类似日本片假名形式的“ヨ”音节的标志。是日本文化和工艺技术的代表。
被收藏于波兰克拉科夫的日本艺术与技术中心,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传统的主题著称,展现了明治时期(1868-1912年)的日本工艺水平。采用了景泰蓝珐琅技术,使用银丝勾勒出飞鹤在深蓝色背景上飞翔的图案,白色鹤身上点缀着灰色和红色的元素,呈现出一种连续的风格。在瓶口边缘和接近底座的位置,可以看到一圈红色圆形图案的边框。在底座下方,可以看到类似日本片假名形式的“ヨ”音节的标志。是日本文化和工艺技术的代表。
是一家起源于1964年纽约的日本铁板烧餐厅,由青木宏明创立,其名字在日语中意为“红花”。厅以其独特的表演式烹饪和互动体验而闻名,厨师们在顾客面前现场烹饪,为顾客提供一种戏剧性和视觉享受的用餐体验。餐厅的内部装饰以红色和黑色为主,营造出一种热情和活力的氛围。餐厅提供的菜单包括各种肉类、海鲜以及蔬菜等,厨师们会根据顾客的喜好进行烹饪。也是一处文化体验场所,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美食爱好者。
是一家起源于1964年纽约的日本铁板烧餐厅,由青木宏明创立,其名字在日语中意为“红花”。厅以其独特的表演式烹饪和互动体验而闻名,厨师们在顾客面前现场烹饪,为顾客提供一种戏剧性和视觉享受的用餐体验。餐厅的内部装饰以红色和黑色为主,营造出一种热情和活力的氛围。餐厅提供的菜单包括各种肉类、海鲜以及蔬菜等,厨师们会根据顾客的喜好进行烹饪。也是一处文化体验场所,吸引了许多游客和美食爱好者。
是一种带有白色釉面和有色裂纹的模制瓷质鼓形中国瓷器花瓶。制作年代为1950年至1960年。白色釉料和裂纹釉效果是瓷器制作中常见的技术。白色釉料提供了一个平滑且反光的表面,而裂纹釉则是一种特殊的装饰技术,通过在釉料中引入微小的裂纹来创造出独特的纹理和图案。不仅美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裂纹釉的瓷器会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独特外观。是威廉·M·林德格伦亚洲艺术收藏中的一部分,保存在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档案馆中。
是一件具有玻璃珐琅装饰的中国景泰蓝花瓶,它属于威廉·M·林德格伦亚洲艺术收藏,现存放于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档案馆。年代大约在1930年至1950年之间。景泰蓝工艺是一种古老的中国金属工艺,以其精美的铜胎、珐琅釉料和复杂的制作工艺而闻名。这种工艺通常涉及在铜胎上焊接细铜丝形成图案,然后在这些图案内填充珐琅釉料,经过多次烧制和打磨,最终形成色彩斑斓、光泽亮丽的艺术品。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是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玛雅文化艺术品这件圆柱形饮酒杯被认为是玛雅陶器画家“大都会大师”的代表作,上面绘有一幅神话场景,描绘了年轻的雨神Chahk和一位超自然的幼年美洲豹。Chahk以其典型的装束和象征性的饰物出现,而幼年美洲豹则以其超自然的面部特征和美洲豹的身体细节呈现。不仅展示了玛雅艺术的精湛技艺,还反映了玛雅文化中关于生命、死亡和重生的复杂神话。为研究者提供了关于玛雅宗教和仪式实践的重要线索
波兰克拉科夫的考古博物馆收藏了一件公元前的陶器碎片,这些碎片是在1958年在莫吉拉(S. Żeromski医院所在地区)的1c遗址进行抢救性挖掘时发现的。经过修复,这件陶器得以复原。它是在陶轮上用筛过的好土制作的,表面光滑,经过打磨。在肩部的折痕上方,可以看到一种装饰,由装饰条限制,呈现为锯齿形和对角线网状,由三个钮扣隔开。这种装饰与普热沃斯克文化中常见的装饰相似,也出现在这个容器的边缘上。
来自现今秘鲁中部海岸。代表了一种名为“viringo”的狗品种,也就是秘鲁无毛犬。在古代美洲文化中,因其独特的外观和特性而被珍视,并被包含在葬礼仪式中,同时在彩绘陶器上被描绘。如今成为了秘鲁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展示了古代秘鲁人对动物的崇拜和艺术表达,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和动物的深刻理解和尊重。能够了解古代秘鲁社会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艺术审美。是研究古代秘鲁文明的重要物证之一。
是Chancay文化中的一件陶瓷艺术品,大约创作于1300至1500年间,由一位未知的秘鲁艺术家制作。通常用于储存水,这在居住的干燥沙漠气候中对生存至关重要。Chancay文化位于秘鲁中部沿海地区,这里气候炎热干燥,但存在一些绿洲,与安第斯山脉的遥远地区相连,能够与其他文化和社区进行交流,交易植物、食品和其他农产品。在颈部的两侧是一对猴子,它们都用手捂着嘴。猴子的尾巴向上弯曲,与容器的颈部相连。
是一件收藏于克拉科夫盐业博物馆的中国瓷器。是早期白蓝瓷器的代表,以钴蓝色装饰,属于远东瓷器中罕见的一种形式,被进口到欧洲。作于中国康熙年间(1662–1722年),是中国古代瓷器艺术的杰出代表。康熙时期的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美学而闻名,这件瓷器不仅展示了中国瓷器的传统技艺,也反映了当时中国与欧洲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是一件由SeifūYoheiIII(日本,1851-1914)创作的瓷器作品,大约制作于1914年。用了绿色釉料,采用了模制和雕刻的工艺设计。这件瓷器被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是James和ChristineHeusinger夫妇捐赠的礼物。展示了日本瓷器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美学特点。不仅是一件实用的水容器,更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其上的牡丹图案象征着富贵和繁荣,反映了东方文化中对美的追求和自然美的赞赏
是一件珍贵的陶瓷艺术品。拥有一个带状手柄,上半部分、手柄以及颈部内外都有釉面覆盖。这件作品目前被收藏在利默里克的亨特博物馆。在中世纪时期是常见的日常用品,其设计简洁而实用。带状手柄便于携带和倒酒,而颈部的釉面则可能用于保护陶器不受液体侵蚀,同时也增加了美观性。尽管时间久远,但这件半釉酒壶仍然保存完好,为我们提供了研究中世纪陶瓷工艺和日常生活的宝贵资料。
是一种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彩绘陶器,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精美的装饰而闻名。其形状为腰身圆柱形,这种设计便于携带和存放药物。药罐的中心前部装饰着一个椭圆形的男士肖像,肖像周围环绕着精美的叶状纹饰和刻花工艺,这些装饰以蓝色、黄色和白色为主,展现了马约利卡陶器特有的色彩和艺术风格。肖像画强调了人物的个性特征,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美丽或英俊,这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物性格和内在品质的重视。
是一种富有中东特色的传统工艺品,起源于古老的东方文化,尤其是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地区。这种工艺品通常以石榴为原型,采用陶瓷材料手工制作而成,表面常常绘有精美的图案和色彩,代表着繁荣和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石榴在中东文化中是一种象征性极强的水果,不仅代表着生命的延续和家族的繁衍,还象征着健康和长寿。因此,陶瓷石榴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装饰品,常被摆放在家庭和公共场所,用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穆西科·莫切文明(公元200-850年)在前哥伦布时期,音乐和舞蹈是当地文化传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莫切等文化制作的乐器,为宗教仪式和社区活动,如农耕、渠道清理或播种等,提供了节奏和氛围。这个陶器容器描绘了一位莫切音乐家的形象。他身着一件装饰有自然元素图案的长袍,如海浪、猫科动物和蛇。在专注的目光下,他正吹奏着安第斯长笛或排箫,演奏着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