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时代中期带凸缘扁斧头”是青铜时代中期(约公元前2000年—前1600年,具体因地区略有差异)流行于欧亚大陆多地的一种金属工具/武器,其核心特征是斧头头部带有凸缘(Flange)(刃部边缘向外突出的条状结构)与扁平刃身(Palstave)(刃部宽而薄,呈铲形或梯形)。它是青铜冶铸技术成熟后,人类从石器向金属工具过渡的典型代表,既是实用工具,也是早期社会复杂性的物质见证。
青铜时代晚期是人类从石器向金属工具过渡的关键阶段。随着青铜(铜锡合金)冶炼技术的成熟,人类突破了早期石器的局限性,开始大规模生产更耐用、高效的金属工具。有銎斧头(Socketed Axehead)的出现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技术突破——相较于更早的“扁斧”(Flat Axe,通过捆绑固定木柄易松动),其榫孔设计(将木柄插入斧头头部的圆锥形或圆柱形孔洞,通过金属与木材的紧密贴合固定)大幅提升了工具的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