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龙属于暴龙超科的暴龙属,为该属下的唯一种,于1905年由美国古生物学家,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亨利·奥斯本描述命名。如果参考其它恐龙种名的翻译格式,它的种名翻译为“君王暴龙”会更合适。成年霸王龙体长约12米,体重7吨左右,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陆地捕食者之一。虽然目前霸王龙的体型受到了大型异特龙类以及棘龙的挑战,但是综合研究深度以及文化影响力来看,它依然是名副其实的恐龙之王。
三角龙,是鸟臀目角龙科,三角龙属 ,草食性恐龙。 是一种像犀牛的恐龙,外形笨重,腿粗壮,头部有三只角,头骨后部有向后伸展的大型骨板,形成颈盾,喙部上方有一个短角,眼眶上方有两个长角,三角龙的角是防御武器,能吓退掠食者,尾巴短而尖,脚似蹄。 分布于北美洲地区,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大约在6800万年到6500万年前。 三角龙常利用集群生活的优势保护幼崽;面对敌人时,经常低头用角抵御猎食者。
剑龙是鸟臀目装甲亚目剑龙下目剑龙科剑龙属的动物,也叫骨板龙。脑袋小,嘴的最前端长着像鸟一样的尖喙,喙上没有牙齿,牙分布在嘴的两侧,十分细小。外形健硕,体重可达4吨,前腿生有5个脚趾,后腿3个脚趾;剑龙的前腿稍短,后腿更长也更健壮。剑龙因身上大大的剑板以及尾巴上尖尖的尾刺是得名。生活在侏罗纪中晚期至白垩纪早期。食性为植食性。因牙齿细小,无法碾磨植物,只能吃一些低矮的苔藓或蕨类植物。
蛇颈龙(Plesiosaur)是已灭绝的蛇颈龙属海生爬行类的统称,属双孔亚纲鳍龙目,是一类适应浅水环境中生活的类群,个体较大,且长颈,因以得名。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垩纪末灭绝。蛇颈龙体型硕大无比,是海洋中的霸王,与鱼龙类一起统治着中生代的海洋。生活习性似现代海狮,基本上在海洋中生活,以鱼类为食。可分为长颈蛇颈龙和短颈蛇颈龙。生存于侏罗纪至白垩纪。
渡渡鸟(Raphuscucullatus):是鸽形目、鸠鸽科的一种已灭绝鸟类。体型可比拟天鹅,也有明显的两性异形。体长70-90厘米,体重17-28千克,是一种体形丰满的大鸟。尾巴上有一缕白色羽毛。它们的翅膀很小,根本无法将渡渡鸟升离地面。以水果和种子为食。该物种是仅产于印度洋毛里求斯岛上一种不会飞的鸟,这种鸟在被人类发现后仅仅200年的时间里,便由于人类的捕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彻底绝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