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也称爵杯,古代饮酒器也是我国青铜器中的一大类。史载,地位尊贵的人用爵,在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赐给受封者的一种赏赐物。再后来“爵”就成了“爵位”的简称,“加官进爵”也就由此而来。爵杯在手,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寓意战胜困难,无往而不胜,加官进爵,欢庆胜利。
"商朝青铜鼎"是一件公元前12-11世纪的餐具,目前收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鼎的原型是二里头文化时期(约公元前3000-2000年)制作的同样形状和名称的粗糙陶器。这个鼎的边缘有雷纹,这是商朝铸铜的标志。
觚是一件公元前12-11世纪的酒器,目前收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这件作品是一种高脚酒杯,其喇叭形的顶部逐渐变窄至瘦长的中心部分,然后再次扩大至略微外翻的底部。考古证据显示,青铜制的觚首次出现在商朝的二里岗时期。酒器的逐渐衰落可能与周王对酒精消费的贬低有关,他认为过度饮酒导致了商朝的崩溃。这个觚上装饰有饕餮面具的变体。整个器皿上都有紧密的螺旋背景图案,这种图案被称为雷纹,是商朝铸铜的标志。
“商朝祭祀酒器”自公元前12-11世纪的中国文物,目前收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这件文物是由青铜制成的。它的尺寸为27.62 × 12.7 × 11.75 厘米,重1.3 公斤。
爵是一种古代中国用于在祖先崇拜仪式中供应温酒的器皿。它呈卵形,由三个展开的三角形腿支撑,一侧有一个长曲喙,另一侧有一个平衡的把手。许多例子在侧面有一个或两个环形把手,顶部有两个柱状突起,可能是用来使人们能够用皮带提起这个器皿。它们通常被装饰得很华丽,有饕餮装饰。
是一种用来盛酒的礼器。它主要在商朝晚期(公元前1300年至1046年)的武王和昭王的统治时期,以及西周早期(公元前1046年至977年)的时期制造。这个深舟形的倾酒器在安阳被发现,展示了几乎完美的工艺。在手柄和侧面的下部雕刻了饕餮的面具。
这个带有两个猫头鹰头的杆子装饰品与R005055相同。相对两侧的猫头鹰面孔是相同的,并由雕刻线条隔开。头部的形状是头重脚轻的梯形。猫头鹰弯曲的喙以深浮雕呈现,并装饰有凸起的线条和锯齿形。猫头鹰的角、耳朵和下巴以低浮雕绘制。猫头鹰上刻有“臣”字形的眼睛。文物的顶部和底部没有装饰,顶部是菱形的,底部是椭圆形的。穿过神器的中间是一个管状孔,其内壁上有平行的磨削工具痕迹,怀疑该孔是用管状钻孔技术创建的。
这件酒器现在收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蛊酒器是一种高大的酒杯,其形状优雅紧凑,顶部呈喇叭形,中部逐渐变细,底部再次稍微向外扩展。考古证据显示,青铜制的蛊酒器最早出现在商朝的二里岗文化时期(公元前1500–1300年)。蛊酒器在商朝(公元前1600–1046年)最为流行,但在西周初期(公元前1046–977年)变得较为少见,到东周(公元前770–256年)时期逐渐消失。
是一件出土于商王1001号大墓的骨制品,可能是以大象腿骨制成的,下端完整,上端残缺,器身断面是圆角三角形。器身的其中一个转角上,在中段纹饰带偏下的位置,有两个上下排列的穿孔,可能用以安装把手。纹饰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器物上下两端装饰兽面纹,中段纹饰带主纹饰是饕餮,下方三角纹的两侧各饰一逆位龙。再下去则是申字纹饰带。这些纹饰周围都填满密密麻麻的云雷纹,雕刻非常精致。先存于中央历史研究所。
这件甲骨属晚商第一期武丁卜辞,它记载了「丙子」这一天,贞人「韦」的占卜结果。他用正问「我受年(我会有好收成)」和反问「我不其受年(我不会有好收成)」来卜问今年农作物会不会有好收成。卜辞一般刻在卜兆旁,通常会避开卜兆,称为「避兆」;本版则卜辞或刻在卜兆上,称为「犯兆」,现存于中央历史研究所。
这个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晚期的方鼎(食物容器)现在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收藏。这个方鼎,或者说“方形的鼎”,展示了鼎设计的一个有趣的发展。虽然它仍然是一个立在四根柱状腿上的方形盒状容器,但装饰显示出一种趋向抽象的倾向,这可能受到了当代纺织设计的影响。
这件文物是一件名为“婦好鴞尊”的青铜器,它是商朝时期的两件鸮形尊之一,这件鸮形尊在1976年被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的婦好墓。鸮形尊分为两部分:可拆卸的鸮头盖和鸟的空心身体。动物形状的器皿几乎是商朝已知的唯一青铜雕塑。这只鸮是现存最古老和最自然主义的少数鸮形尊之一。其形式展示了商朝首都安阳在北方的影响,但器皿的风格和铸造技术表明,它与中国南方中部长江地区的青铜传统有关。文物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件中国文物是一件名为“斝”的酒器,产自公元前13-12世纪,这一件斝收藏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斝是一种用于祭祀祖先的礼器,既有陶制的,也有铜制的。它可以是四足的,也可以是三足的,口沿上有两个柱状突起,可能用于将器皿悬挂在热源上方。斝的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2000年),在商和西周早期非常常见,但到了西周中期就消失了。
这个方觥是商朝晚期(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的文物,现收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觥是最早的中国青铜器之一,始于二里头时期(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600年)。考古发掘发现,觥和爵(另一种酒杯)的数量比鼎(盛食物的器皿)多。觥在商朝和西周早期(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977年)盛行,然后在西周晚期(公元前885年至公元前771年)逐渐失宠,最后消失。
这个三足鼎是中国商朝(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的文物,制作于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1100年。这个青铜器皿的整体尺寸为14.3 x 12.5厘米,目前收藏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这个鼎上有一条由蚕和蝉组成的图案,是典型的商朝晚期的形式和装饰。在古代中国,三足鼎这类的青铜器皿是用来在祭祀中供奉祖先的粮食和肉类的,这些青铜器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主要的学术研究对象是珍贵的艺术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