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小型昆虫,是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体色鲜艳,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身体呈半球形,仅有黄豆粒大小;翅膀硬,具有金属光泽。瓢虫家族成员众多,根据它们背上的斑点数量可分为不同的种类,如二星瓢虫、七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等。
是一种属于膜翅目胡蜂科的昆虫,以其独特的黄色和黑色条纹而闻名。通常生活在温暖的气候中,以各种昆虫为食,包括其他蜜蜂和黄蜂。巢穴由纸浆制成,通常建在树上或建筑物的缝隙中。具有强烈的领地意识,如果感觉到威胁,会积极地捍卫自己的巢穴。黄蜂的毒液对人类来说通常是痛苦的,但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可能会非常危险。尽管它们有时被认为是害虫,但黄蜂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许多害虫的天敌。
高砂深山锹形虫(学名:Lucanus maculifemoratus),属于鞘翅目的锹形虫科。公虫体长29.9—78.6毫米(1.18—3.09英寸),母虫则为25—45.1毫米(0.98—1.78英寸),分布于台湾海拔500~1800米山区等地较凉爽的林间。
日本楸甲虫是一种属于鹿角锹形虫科(Lucanidae)的甲壳虫,学名为"Prosopocoilus inclinatus"。这种甲壳虫分布在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佐渡岛、对马、屋久岛)和朝鲜半岛。
体长22~26mm。体背颜色为米白色、米黄色或橙黄色;头部中央具黑色纵带,後缘具黑色横带;小楯板前缘具黑色横带,中央具3枚黑色斑纹。黑斑发达个体,前胸背板中央具有大黑斑,小楯板具5枚黑斑。成虫出现於春、夏二季,主要生活在低海拔山区。
斑股锹甲,鞘翅目锹甲科昆虫,分布于黑龙江、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浙江、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台湾、北京等地区。雄虫的上腭发达,形似牡鹿的角。许多种的角上有更细的分支和齿,角长和体长相当,人手可被夹出血来。但有的腭太大,反成行动的累赘。体粗壮,黑或褐色。不过,少有明亮的色彩。
锹甲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锹甲科昆虫的统称。锹甲成虫体长椭圆形,黑色或褐色等,多数有光泽,体表坚实;雄虫的上额多数大而突出似鹿角,有些种类的上鄂有齿状物,有的上鄂末端还有叉状的犄角;鞘翅盖满全腹。锹甲因其鞘翅合拢时形状酷似铁锹,故名。锹甲又称锹形甲、锹形虫、鹿角虫。
斑股锹甲,鞘翅目锹甲科昆虫,分布于黑龙江、陕西、山西、甘肃、河南、浙江、云南、贵州、四川、福建、台湾、北京等地区。雄虫的上腭发达,形似牡鹿的角。许多种的角上有更细的分支和齿,角长和体长相当,人手可被夹出血来。但有的腭太大,反成行动的累赘。体粗壮,黑或褐色。不过,少有明亮的色彩。
天牛,是多食亚目天牛科昆虫的总称,贾山天牛体长40-80毫米。灰棕色或灰黑色,鞘翅及全身被有棕黄色短绒毛。触角和两复眼间的中央有深沟,一直延长到头顶,在头顶处更深陷。触角近黑色。约为身体的一倍半,第一节有刻点;第一节粗大,呈筒状,后缘稍向外凸;第3节较长,约等于第四、五节之和;第7-10节呈棒状,外侧无扁平边缘、突起及棱角等。前胸节背面着生不规则横皱纹,两侧较圆有皱纹,但无侧刺突。
锯锹形虫(学名:Prosopocoilus inclinatus)亦称为锯齿锹形虫,是锹形虫科昆虫的一种。分布于日本和韩国地区。锯锹形虫以锯齿状、像牛角般弯曲的钳颚而得名,这很可能是为了和独角仙争夺树脂而演化出来的。幼虫时期会维持1~3年,在蛹的阶段会有一个多月。成虫的雄性有26~74.5毫米,而雌性则是19.5~41毫米。
长颈鹿锯锹是锹甲科的一种昆虫,上颚很长,而且长有锯齿状的牙齿。长颈鹿锯锹居住在东南亚一带。体长有4-12厘米。在锹甲中拥有最长的上颚和最尖锐的锯齿。上颚的末端有两个分叉,左右两边的牙齿不对称且稍有弯曲。上颚的内突齿看上去具有攻击性,但其实咬力并不强大,牙尖看似锐利但实际上很容易崩断。还有富有光泽的黑色外壳。但是雌虫没有上颚,而年轻的雄虫很喜欢打斗,雄虫的齿根破坏力十足,能给各种兜锹造成一定的伤。
蟪蛄又名“知了”, 昆虫种名。所属类别:同翅目 蝉科,蝉科/半翅目,翅两对,前后翅均为膜翅,口器为刺吸式。体长约2.5cm。是一种比较小型的蝉,紫青色,有黑纹,后翅除边缘为黑色,分布广泛,5~6月鸣,从早到晚,鸣声作“哧——哧”,叫声不如黑蚱蝉般等大型蝉的大声,比较脆弱。比不上大型蝉的响亮。另有更大型的蝉。
锹甲是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鞘翅目锹甲科昆虫的统称。锹甲成虫体长椭圆形,黑色或褐色等,多数有光泽,体表坚实;雄虫的上额多数大而突出似鹿角,有些种类的上鄂有齿状物,有的上鄂末端还有叉状的犄角;鞘翅盖满全腹。锹甲因其鞘翅合拢时形状酷似铁锹,故名。锹甲又称锹形甲、锹形虫、鹿角虫。
甲壳虫是气管亚门昆虫纲鞘翅目节肢动物的总称,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群体(目)。不同种类之间的大小差别极大,体壁坚硬;口器咀嚼式,上腭一般发达;前翅角质化,硬,无翅脉,称为鞘翅,静止时覆在背上,盖着中后胸以及大部或全部腹节(中胸小盾片一般均外露),两鞘翅的内缘在背中线相遇成一直线。
蜻蜓,是蜻蜓目蜓科马大头属的昆虫动物。蜻蜓的翅膀发达,后翅基部比前翅基部稍大;休息时四翅展开,平放于两侧;头部灵活,触角短;复眼发达,有3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腹部细长,足细而弱,上有钩刺;稚虫短粗,具直肠鳃,无尾鳃。蜻蜓是典型的不完全变态昆虫,也是眼睛最多的昆虫。《本草纲目》载:“蜻蜓,言其尾青葱也;蛉虹,言其状伶仃也,或云其尾如钉也,或云其尾好高而挺。故曰蝏、、曰蜓。”
蝗虫是蝗科蝗属的昆虫动物,全身通常为绿色、灰色、褐色或黑褐色,后腿肌肉发达,后足腿节粗壮,适于跳跃,强大的弹跳能力使它们成为跳跃能手。蝗虫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蝗虫是植食性昆虫,喜欢吃肥厚的叶子,如甘薯、空心菜、白菜的叶子等,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之分,具迁飞性,蝗虫几乎都有典型的保护色,平时多数栖息于植物丛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