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
已有21个相关的【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模型

伊朗米娜伊陶器 描绘坐姿国王的碗

米娜伊陶器(Mina’i ware)是12世纪伊朗非常著名的一种陶瓷工艺,以其精美的装饰和丰富的彩绘图案而闻名。这种陶器结合了伊斯兰世界的独特审美和高超的工艺技巧,用于展示社会地位或宗教故事。米娜伊陶器描绘坐姿国王的碗,公元12世纪,目前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

印度教文化遗产 湿婆与帕尔瓦蒂

这是一件湿婆与帕尔瓦蒂(Uma-Maheshvara)雕像,材质为砂岩,创作年代为公元10至11世纪,目前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南亚雕塑中,湿婆(Shiva)与帕尔瓦蒂(Pārvatī)以多种图像形式和化身出现。在这件雕塑中,湿婆被描绘为‘大主神’(Maheshvara),而帕尔瓦蒂以‘乌玛’(Uma)的形象出现,她是山王之女。

泰国史前时期文物 泰国史前陶罐

这件陶罐是泰国史前时期的典型器物,反映了当时新石器时代或青铜时代人类的日常生活与手工艺水平。这类陶器主要用于储存食物、液体或谷物,体现了农业社会的需求和技能。

南印度宗教文化遗产 苏摩斯坎达雕像

苏摩斯坎达(Somaskanda)雕像,创作年代大约为公元14至15世纪。“苏摩斯坎达”是印度教神话中的一个宗教场景,描绘了湿婆神(Shiva)与帕尔瓦蒂女神(Parvati)以及他们的孩子斯坎达(也被称为穆鲁干 Murugan)一起的形象。这个场景通常象征家庭的和谐与神圣的力量。 在这类雕像中,湿婆和帕尔瓦蒂端坐在中心,展现出威严与庄重,而斯坎达则作为他们的孩子立于中央或靠近两人之间。

伊朗文化遗产米纳伊陶器 描绘骑象女子的碗

这是一件米纳伊陶器《描绘骑象女子的碗》,创作于公元12至13世纪,目前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米纳伊陶器起源于伊朗,是中世纪波斯陶瓷艺术中的精品,以其精美的多彩装饰而著称。这件碗描绘了一名女子骑在大象上的场景,展现了生活与艺术的高度融合。这件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艺术水准,是研究中世纪伊斯兰艺术与文化的重要物证。

高棉文明早期文物 一对高棉陶器

这件陶器是高棉文化早期陶瓷艺术的代表作之一,采用釉陶工艺制作,展现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艺术风格。高棉陶器通常用于日常生活或宗教仪式,体现了高棉文明与周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这件陶器的设计简洁而优雅,可能用于盛放液体。创作年代为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目前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

泰国兰纳王国时期文物 卡隆花瓶

卡隆花瓶是泰国兰纳王国(约公元14至16世纪)陶瓷艺术的代表作之一。考古学家在卡隆地区发现了约200座窑址,表明该地区曾是高温陶器的生产中心。卡隆陶器以其优雅的造型和独特的釉色而闻名,釉色通常呈现出淡灰色或雨云般的色调。这件花瓶的壶身装饰有鱼和水草的图案,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意象,同时也体现了泰国陶瓷艺术的高超技艺,目前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

柯利牧羊犬(陶土)

陶制柯利牧羊犬,制于约公元100 - 300 年,现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苏格兰牧羊犬,又名柯利牧羊犬。被毛长而富有光泽,除了头和四肢,全身有相当多的被毛;上毛为粗硬而密集的刚毛,下毛柔软密生,有特征性的长胡须。

释迦牟尼佛像(公元8世纪)

释迦牟尼石灰石佛头,公元 8 世纪,现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释迦牟尼佛像与早期陀罗钵底雕刻家发展起来的古典风格非常吻合。脸型方正,嘴巴宽阔,鼻子扁平,头发卷曲。虽然陀罗钵底艺术家借鉴了印度理想化雕塑的理念,但这个头像表明,当地居民的面部特征很快就融入了他们的宗教艺术中。

弥勒佛石碑

弥勒佛碑,公元563年,现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

中国古代蓝釉陶碗-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

公元12世纪的陶瓷艺术品,现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色彩和工艺,展现了宋代陶瓷艺术的精湛技艺。蓝釉又称作蓝彩,一种在瓷器表面施以含钴的蓝色颜料,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的釉色。在宋代开始流行,以其鲜艳、纯净的蓝色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精品,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能够欣赏到中国古代陶瓷的魅力,了解中国悠久的陶瓷文化历史

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黏土陶瓷天马

在公元1-3世纪的东汉时期,中国陶瓷艺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其中一件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陶瓷天马。是一种精美的陶瓷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描绘了一匹奔驰的骏马。它通常由精细的陶土制成,经过精心的雕塑和绘画工艺而成。天马的造型栩栩如生,根据实际马的形态和动作进行雕塑,表现出优雅、自由和力量感。它的线条流畅,姿态优美,栩栩如生的细节展示了陶瓷艺术家的高超技艺和对马的观察力。

被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收藏的青铜天马

派往中亚的使节回到朝廷时,对这种独一无二的“天马”感到惊叹不已,这种健壮的动物有着强壮的背部和肩膀,工作起来非常辛苦,会出血汗。中国的武帝(公元前141-87年)被这些故事迷住了,他派出了外交官,后来又派出了军队去获取这些马。他对这些非凡的马的兴趣,以及马在军事行动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从汉代开始,特别是吴国统治时期,马在艺术上的流行。像这样的青铜马被放置在装饰精美的贵族坟墓。

被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收藏的西周早起青铜方鼎

鼎,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鼎”(炊器)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二十世纪非洲莫巴村庄 祭祀用木雕

这个被侵蚀的雕像被保存在户外几十年,以保护一个莫巴村庄。它代表了莫巴族的一位女性祖先,村民们过去曾将其作为祭祀的焦点,以确保狩猎成功和丰收。当业主皈依基督教或伊斯兰教时,它被遗弃了,这两种宗教将大多数传统信仰和实践视为异教徒,现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

由贝内代托·吉兰达约创作的《年轻女子的肖像》

贝内代托·吉兰达约的《年轻女子的肖像》,创作于公元15世纪,现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贝内代托是吉兰达约兄弟中最小的一个,吉兰达约兄弟是一家老牌家庭作坊。在1486-1493年间。他唯一有记录的作品是艾格佩尔塞教堂(奥弗涅)的耶稣诞生,画家在那里为州长吉尔伯特·德·波旁-蒙彭西耶和他的妻子曼图亚侯爵费德里科的女儿基亚拉·冈萨加工作。这幅肖像画与签名画的风格特征契合,毫无疑问,它归属于贝内代托。

日本史前绳文时期的泥塑 《dogū(米娅)》

多年来,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泥塑——dogū——可追溯到日本史前绳文时代(公元前 1400-800 年)。日本东北部出土多样化的形式,有些是坐着的,有些是站着的,有些几乎没有表面装饰,而另一些人,就像这个例子一样,被称为“护目镜”类型,有独特的大眼睛,装饰着颜色和复杂的雕刻装饰。流行理论认为,它们是与健康和分娩有关的护身符,并且在使用后,它们被故意破坏和处理,现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

托特神(Thoth)雕塑

托特神(Thoth),又译透特或图特,是智慧神和月亮神,赫里奥波利斯(Heliopolis)的地方主神,文字的发明者,诸神的文书,在“亡灵书”中被描绘为立姿审判者。托特通常会被描绘成鹭首人身,其名字意思和弯形嘴部,令人联想起新月。有时候,托持也会被描绘成一只拿著新月的狒狒,因为狒狒在夜间活动,而且相当聪明。该模型为Thoth雕塑,制作于公元前7-6年,现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