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蕨(Cyclosorus interruptus (Willd.) H. Ito )是金星蕨科毛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长而横走,顶部被灰白色长毛及棕色鳞片;叶疏生,叶基部黑褐色,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侧生中部羽片近线状披针形,裂片三角形;叶脉下面明显,叶近革质,孢子囊群生于侧脉中部,羽轴两侧有不育带;囊群盖疏生柔毛,淡棕色,成熟时隐没囊群中。
欧洲鳞毛蕨(Dryopteris filix-mas (L.) Schott)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下的一种植物。植株高约50-120厘米。产于新疆西北部和北部,分布于欧洲、北美、中亚,北温带。生长在海拔1500-1900 米的山地针叶林下或小河边,成群落分布。蕨类植物的药用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如贯众早在2000多年前已作药用有驱虫作用;解放后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相继又发现大批有医疗价值。
欧洲鳞毛蕨(Dryopteris filix-mas (L.) Schott)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下的一种植物。植株高约50-120厘米。产于新疆西北部和北部,分布于欧洲、北美、中亚,北温带。生长在海拔1500-1900 米的山地针叶林下或小河边,成群落分布。蕨类植物的药用在我国已有很长的历史,如贯众早在2000多年前已作药用有驱虫作用;解放后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相继又发现大批有医疗价值。
多足蕨为水龙骨科植物多足蕨Polypodium vulgare L.和东北多足蕨Polypodium virginianum L.的根茎。多足蕨分布于中国新疆东北部。东北多足蕨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湿热淋症,风湿热痹,疮疖痈肿,风疹瘙痒,跌打损伤。
多足蕨为水龙骨科植物多足蕨Polypodium vulgare L.和东北多足蕨Polypodium virginianum L.的根茎。多足蕨分布于中国新疆东北部。东北多足蕨分布于东北、华北等地。具有清热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湿热淋症,风湿热痹,疮疖痈肿,风疹瘙痒,跌打损伤。
姬蕨属(学名:Hypolepis Bernh)是姬蕨科下一个属,该属植物约有50种,为泛热带产,以新大陆热带较多,向南直达南非洲,向北到日本。《Flora of China》中记载中国现有8种,主要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华东阴地蕨是瓶尔小草科阴地蕨属植物,根状茎短而直立,有较粗的肉质根;总叶柄短,叶片略呈五角形,渐尖头,三回羽状;羽片对生或近对生,斜出,彼此密接,有柄,其上各对无柄,基部一对最大,略呈不等边宽三角形;叶为草质,干后为绿色,叶脉明显,直达锯齿。华东阴地蕨分布于中国安徽、江苏、江西、贵州、福建等地。生境生于林下、灌丛旁、路边阴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