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中国文物
已有128个相关的【中国文物】模型

清朝雍正年间文物 镂空金色釉上彩瓷碗

这件瓷器是清朝雍正年间(1723-1735年)的古董,产自景德镇。雍正时期的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审美风格而闻名。雍正时期的瓷器釉色种类繁多,包括粉彩、珐琅彩、斗彩等。珐琅彩瓷器在雍正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艺术品。

秦朝时期文物 持剑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雕塑描绘了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军队。这是一种殉葬艺术,于公元前210-209年与皇帝一同埋葬,目的是在来世保护秦始皇。

清朝康熙年间 景德上釉彩绘鲤鱼鱼缸

这件鱼缸来自中国景德镇,制作于清朝康熙年间(1700-1720年)。它采用了上釉彩绘和金色装饰,展示了当时景德镇瓷器的精湛工艺。鱼缸上装饰有植物和鲤鱼图案,寓意吉祥和繁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

十九世纪清朝文物 瓷制镀金花瓶

这只花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嵌在一个镀金的金属框架中,框架有龙形的把手和带有耳形纹饰的足部。

清朝时期 景德筒状瓷瓶

这件筒状瓷瓶制作于中国景德镇,1710-1715年间,采用釉上彩和金彩装饰(famille verte)。展品编号为 PO 6257,收藏于德累斯顿州立艺术收藏馆的瓷器收藏馆。

清朝时期 河景景德瓷器灯笼

这是一盏中国清朝时期的灯笼,饰有河流景观。制作于中国景德镇,18世纪早期。材质为瓷器,采用釉上彩绘(famille verte)和金彩装饰。这件展品的编号为 PO 3318,收藏于德累斯顿州立艺术收藏馆的瓷器收藏馆。

乾隆年款 古月轩瓷器

这件瓷瓶制作于1736年至1795年间。属于中国清朝时期(1644-1911年),乾隆年款(1736-1795年)。瓷瓶装饰有彩色法郎釉,属于“古月轩瓷器”。瓷瓶的整体高度为15.4厘米(6又1/16英寸)。这件瓷瓶目前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由约翰·L·塞弗伦斯基金提供资金(藏品编号:1963.514)。

镂空盖镀金龙雕鼎炉

镂空盖和把手为龙形的鼎炉是一件珍贵的器物,存放于波兰的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该鼎炉的盖子雕刻有精美的镂空图案,而把手则设计为风格化的龙形。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技巧,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象征意义。

十八世纪乾隆年间宫廷雕漆盒

雕漆盒是由清朝宫廷作坊在乾隆皇帝时期创作的。雕漆是一种精美的传统工艺,通过多层漆涂层和复杂的雕刻技术制成。这些工艺品通常展示了高超的技艺和精美的设计,象征着皇权和高贵。这件雕漆盒目前收藏于波兰的雅盖隆大学博物馆。

中国狮形墨碟

这件中国狮形墨碟是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中的一件艺术品。墨碟的形状是中国传统的狮子形象,雕刻精美,旁边还有一只小狮子,寓意着保护和繁荣。狮子的形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权威、守护和吉祥。

公元前1100-771年的周代玉璧

玉璧是一种古代中国的玉器,通常呈圆形,中间有一个圆孔。玉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特别是良渚文化(公元前3400-2250年)。在后来的商、周和汉代,玉璧的制作工艺和装饰变得更加复杂和精美。

景德镇青花瓷 杯状花瓶

这件中国文物是清朝康熙时期(1662-1722)的瓷器花瓶,花瓶工艺是透明无色釉下含钴颜料的青花瓷瓷器,由景德镇烧制。

景德镇青花瓷 槌形带盖花瓶

这件中国文物是清朝康熙时期(1662-1722)的瓷器花瓶,花瓶工艺是透明无色釉下含钴颜料的青花瓷瓷器,由景德镇烧制。

景德镇青花瓷 槌形花瓶

这件中国文物是清朝康熙时期(1662-1722)的瓷器花瓶,花瓶工艺是透明无色釉下含钴颜料的青花瓷瓷器,由景德镇烧制。

鹤与蛇

这件名为“鹤与蛇”的艺术品来自中国湖南省长沙,属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楚国(约公元前1046-223年)。它是用彩绘漆木制成的,整体尺寸为132.1 x 124.5 厘米(52 x 49 英寸)。这件艺术品目前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浑天仪

浑天仪,是浑仪和浑象的总称。浑仪是测量天体球面坐标的一种仪器,而浑象是古代用来演示天象的仪表。浑仪和浑象是反映浑天说的仪器。浑天仪发明者据说是西汉时期的落下闳,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进行改进。中国现存最早的浑天仪制造于明朝,陈列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供奉菩萨铜雕

供奉菩萨铜雕是公元596年的作品,现在收藏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这个文物代表了中国佛教雕塑的形成阶段,它是一种小型的、便于携带的铜制的宗教献祭像。这个文物的特点是线性的衣物褶皱和火焰图案的曼陀罗(身体光环),这些都只是通过刻线来表示。这些特点表明,艺术家们可能是根据从印度的圣地带回来的画作或素描来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