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中国文物
已有128个相关的【中国文物】模型

北魏时期雕像《菩萨半身像》

雕像命名为菩萨半身像,制作与北魏时期,云冈石窟前的遗址出土于992年,由云冈研究院收藏。

中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韶文化,是指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其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发现,故按照考古惯例,将此文化称之为仰韶文化。其以渭、汾、洛诸黄河支流汇集的关中豫西晋南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现存于中央历史研究院。

清朝乾隆年间文物《乾隆年间荐盒》

传统宗教信仰中,祭祀或祭拜是最为普遍的宗教行为。为了对神明或祖先表达崇奉敬意,或达到人神沟通的目的,人们会准备各种食物做为牲礼供品以及各式金纸敬献,也会运用各式献祭献礼的用具向神明表达敬意与祈愿,例如神龛、神轿等可直接用以供神的器具;杯筶、签诗等作为请示神意的用具;而香炉、荐盒等则是作为盛装供品的器具。其中装盛各式供品的器具,为因应各类供品形式与用途,种类更是多元繁复,其制作的技巧与样式。

商朝时期文物《骨觚形器》

是一件出土于商王1001号大墓的骨制品,可能是以大象腿骨制成的,下端完整,上端残缺,器身断面是圆角三角形。器身的其中一个转角上,在中段纹饰带偏下的位置,有两个上下排列的穿孔,可能用以安装把手。纹饰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器物上下两端装饰兽面纹,中段纹饰带主纹饰是饕餮,下方三角纹的两侧各饰一逆位龙。再下去则是申字纹饰带。这些纹饰周围都填满密密麻麻的云雷纹,雕刻非常精致。先存于中央历史研究所。

商朝晚商时期文物《带填朱卜辞龟腹甲》

这件甲骨属晚商第一期武丁卜辞,它记载了「丙子」这一天,贞人「韦」的占卜结果。他用正问「我受年(我会有好收成)」和反问「我不其受年(我不会有好收成)」来卜问今年农作物会不会有好收成。卜辞一般刻在卜兆旁,通常会避开卜兆,称为「避兆」;本版则卜辞或刻在卜兆上,称为「犯兆」,现存于中央历史研究所。

唐朝时期白石雕塑《常阳太尊石像》

常阳太尊石像最早是在唐开元七年(719年)雕凿而成,是研究道教、古代雕塑及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该造像取料白石,高一米,着朝服,戴冠,一手扶膝,一手握腰带,坐于石座上,其神态端庄,衣纹流畅。伏羲像高一米,头上有肉髻、卷曲长发披肩,着树叶连成的被肩和围裙,手抱八卦太极图,象征伏羲制《易》。

清朝乾隆时期瓷器《祭蓝天球瓶》

此器形出现于明宣德时期,其体大端正,气势雄浑,造型敦厚古朴,因腹部圆鼓似球形而得名。祭蓝釉器物多在祭祀时使用,故称祭蓝釉。另有积蓝、宝石蓝之名。

周朝时期玉佩《双凤凰玉佩》

这件玉佩吊坠出自河南省回族县六里日墓60号墓,与死者同葬。这件浅绿色的玉片呈两只凤凰的形状,整体呈圆形,镂空雕刻模仿了作品的形状和装饰。吊坠的两侧向上转动,形成凤凰的头部,而它们的环形身体相互连接。一条雕刻线环绕着装饰品的边缘,勾勒出凤凰的形状,而整件作品则充满了卷曲的云朵图案。吊坠背面的图案与其形状不符,表明吊坠是用一块旧玉重新制作的,现在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朝乾隆时期瓷器《铜边镶嵌青花瓷碗》

清朝乾隆时期制作的青花瓷瓷碗,现存与英国的亨特博物馆。碗的外缘装饰有飞马边框,

清朝康熙时期的青花瓷《景德青花瓷花瓶》

这件中国文物是清朝康熙年间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喇叭形花瓶,花瓶上装饰着鲜花和的叶子高11cm x 宽11cm x长11cm,现收藏于英国亨特博物馆。

秦朝时期陶俑《兵马俑 车兵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之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

清朝乾隆年间瓷器《御用黄釉瓷碗》

黄釉瓷器是最具皇室气质的艺术品。从汉代开始,历代官窑都会烧制黄瓷,但是在明朝以前,黄釉瓷器都不是显现出真正的黄色,而是黄褐色或者深黄色的。一直到了明朝弘治时期,黄瓷的烧制真正达到了巅峰状态,因为黄釉纯正,也被后人称为“鸡油黄”。黄色对于封建时期的统治者来说,就是富贵和吉祥,逐渐转变成了皇家御用的颜色,成为权力和尊贵的象征。

清朝康熙时期瓷器《景德镇青花瓷花瓶》

这件中国文物是清朝康熙时期(1662-1722)的瓷器花瓶,花瓶工艺是透明无色釉下含钴颜料的青花瓷瓷器,由景德镇烧制,现收藏于史密森尼博物馆。

秦朝时期陶俑《兵马俑 军吏俑》

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铠甲将军俑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

被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收藏的青铜天马

派往中亚的使节回到朝廷时,对这种独一无二的“天马”感到惊叹不已,这种健壮的动物有着强壮的背部和肩膀,工作起来非常辛苦,会出血汗。中国的武帝(公元前141-87年)被这些故事迷住了,他派出了外交官,后来又派出了军队去获取这些马。他对这些非凡的马的兴趣,以及马在军事行动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从汉代开始,特别是吴国统治时期,马在艺术上的流行。像这样的青铜马被放置在装饰精美的贵族坟墓。

被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收藏的西周早起青铜方鼎

鼎,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是古代最重要青铜器物种之一。“鼎”(炊器)被后世认为是所有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明朝万历时期瓷器《银镀金镶嵌青花瓷碗》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制作的青花瓷瓷碗,现存与英国的亨特博物馆。碗的外缘装饰有飞马边框,碗壁上装饰着花卉喷雾。

十八世纪清朝铜制玩偶《清朝机械玩偶》

这件文物是一种18世纪清朝的中国机械娃娃,描绘的是一个男子坐在一头狮上。这个男子手持长矛,坐在一头神话中的狮子上(也被称为中国的守护狮)。这个娃娃的制作工艺精巧,令人惊叹,是其创作者或创作者的专业技术和艺术才华的见证。这个娃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的弹簧驱动机制,即使在经过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的管理者修复后,仍然可以让你欣赏到这些小雕像的可动性,并对过去的工匠的精湛技艺感到惊叹。

清朝康熙年间制作的《景泰蓝香炉》

这件中国文物是一种香炉,属于金属工艺品类别。它是由景德镇工匠制作的,是一套祭坛设备的一部分,采用了景泰蓝工艺。这件文物现在位于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17号画廊楼梯。这件文物是由约翰·麦克莱恩捐赠的。它的制作时间大约在18世纪,具体年份是在康熙年间。

清朝雍正时期的瓷器《雍正时期扁底卵形瓶》

花瓶彩绘极其精美,底部扁平,身体呈卵圆形,颈部呈圆柱形,口呈扁平,呈喇叭形。中国清朝(1644-1912)。西班牙国家军事博物馆(西班牙托莱多)收藏。

清朝康熙时期的瓷器《清朝康熙年间瓷盐瓶》

这件中国文物是一件名为“清朝康熙年间瓷盐瓶”的瓷器,它是中国康熙时期(1662-1722年)烧制的瓷器,这个盐瓶现藏于波兰克拉科夫盐矿博物馆。在欧洲发展出瓷器生产技术之前,自中世纪以来,来自异国的瓷器就已经被进口,它们的价格经常超过了类似的银器。多年来,它们只用于装饰,而对它们的时尚趋势继续传播。这些产品因其丰富多彩和异国情调的图案,激发了欧洲买家的好奇心。

六朝时期青铜器《六朝青铜鸡形香炉》

这件文物是一件名为“鸟形香炉”(Censer, bird-shaped)的青铜器,它是中国六朝时期(公元220-589年)的作品。这个香炉现藏于英国博物馆。这个香炉的形状是公鸡带小鸡。它是由青铜铸成的,这个香炉的尺寸是高度6英寸。

清朝康熙时期瓷器《景德镇青花瓷花瓶》

这件中国文物是清朝康熙时期(1662-1722)的瓷器花瓶,花瓶工艺是透明无色釉下含钴颜料的青花瓷瓷器,由景德镇烧制,现收藏于史密森尼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