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来自20世纪初非洲西部的陶土罐。这件陶罐采用赤陶土材质,直径为35.7厘米(14 1/16英寸),整体高度为36.9厘米(14 1/2英寸)。它展现了Nupe风格的艺术特点,由未知的陶工制作。这件作品不仅是实用的物品,也体现了非洲传统陶艺的美学和技术。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通过John L. Severance基金购得此物,编号为1995.210。
花鸟花瓶来自朝鲜王朝晚期的瓷器,大约制作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这件瓷瓶采用釉下蓝装饰技术,外径为34.3厘米,整体高度为49.4厘米。其设计以鸟类和花卉为主题,体现了朝鲜王朝瓷器艺术的精致与美感。该瓷瓶由山中商会捐赠给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以纪念山中二郎,捐赠编号为1989.117。这件作品不仅展现了朝鲜半岛的传统文化,也反映了当时瓷器制作的技艺,是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重要收藏之一。
双杯形迷宫杯是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16世纪德国制作的文物,大约制作于1530年。这件作品由枫木制成,并配有镀金银装饰,其左侧的横挡尺寸为10.4厘米(4 1/8英寸)。它是一个双杯形迷宫杯的盖子,设计巧妙,可以作为分享杯使用。这件盖子上刻有犹太教的徽章,表明它可能与犹太文化有关。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通过J. H. Wade基金购买了这件作品。
是一件中世纪的双杯马泽尔,属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的收藏。中世纪饮酒器具的一种,通常由质地紧密的木材(如枫木)制成,并在14世纪早期在德国发展出特有的形式。由两个杯子组成,一个较小的杯子倒置在一个较大的杯子上,这种设计允许两个杯子都用于饮酒。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因其精美的工艺和装饰而具有展示价值。在中世纪,马泽尔杯常常被用作展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并且有时还会刻有宗教或世俗的铭文。
Double Cup (Mazer) 是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的一件16世纪德国制作的精美工艺品,大约制作于1530年。这件作品采用枫木材质,表面装饰有镀金银的装饰件,其中第二部分的高度为17.4厘米。它由两个球形杯组成,使用mazer木(一种多节的木材,古代人认为它能够中和倒入其中的毒药)制作而成。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通过J. H. Wade基金购买并收藏了这件作品,编号为1950.83.a。
是13世纪中国元朝(1271-1368年)时期在江西省景德镇烧制的瓷器。采用釉下彩绘装饰技法。罐子的两侧装饰有狮头形状的把手,这是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仅展示了当时高度发达的陶瓷工艺,还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的美学特点。狮头把手的设计增添了罐子的装饰效果,使其不仅作为实用器皿,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目前收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这个文物是一个被称为"藏经容器"的佛经盒,来自公元1100年左右的朝鲜高丽时期(918-1392年)。它是由镀金铜制成的,上面刻有浮雕装饰,整体尺寸为10.2 x 6.5 x 1.5 cm。这个佛经盒曾经用来保存微型佛教圣文。通过锤击反面,盒子的前后都刻有浮雕设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池塘小男孩手中拿着巨大的莲花,一对鸳鸯在游泳,这些玩耍的男孩可能代表了在净土中新生的灵魂。现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门神在日本被称为金刚力士,他们的角色是保护寺庙和佛教。门神(Niō)通常成对出现,一个嘴巴张开,一个嘴巴闭合。张口的被称为阿,闭口的被称为吽。对应中国佛教的哼哈二将。这两个名字分别代表梵文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音节,象征着万物的开始和结束。这对雕像现在收藏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门神在日本被称为金刚力士,他们的角色是保护寺庙和佛教。门神(Niō)通常成对出现,一个嘴巴张开,一个嘴巴闭合。张口的被称为阿,闭口的被称为吽。对应中国佛教的哼哈二将。这两个名字分别代表梵文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音节,象征着万物的开始和结束。这对雕像现在收藏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尊名为“舞动的金刚亥母”的小型石碑,创作于公元1000-1100年的尼泊尔。这尊雕像的整体尺寸为9.6 x 5.3厘米。这尊雕像现被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收藏。金刚亥母,又称金刚瑜伽母,是佛教金刚乘(密宗)本尊之一,属于空行母之体系,胜乐金刚与大悲红观音之明妃,起源于8至12世纪印度;为四大教派共同尊崇的母续本尊,主要是用来做宝瓶气脉及拙火定的观修本尊,亥母与瑜伽母是同体异名。
这对驹犬是日本镰仓时代(1185-1333年)的文物。它们是由日本檜木制成,表面涂有漆,金叶和颜色。这只驹犬的高度为45.7厘米。驹犬通常被放置在神社的入口处,以驱除邪恶。右边的驹犬嘴巴张开,而左边的驹犬嘴巴闭合。这些特征与保护佛教寺庙的两位门神的开口和闭口的有关。现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这对驹犬是日本镰仓时代(1185-1333年)的文物。它们是由日本檜木制成,表面涂有漆,金叶和颜色。这只驹犬的高度为42.5厘米。驹犬通常被放置在神社的入口处,以驱除邪恶。右边的驹犬嘴巴张开,而左边的驹犬嘴巴闭合。这些特征与保护佛教寺庙的两位门神的开口和闭口的有关。现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作为视觉艺术中废奴主义情绪最有力的表达之一,《为什么生来被奴役!》描绘了一位被绳索捆绑并挑衅地向上看的非洲妇女。绳索痛苦地压在她的乳房上;她破烂的衬衫暗示了造成她病情的暴力。原始的彩色表面覆盖着复杂、细致的阴影和微妙的造型。有证据表明,这件 19 世纪法国雕塑的杰作是其他博物馆藏品中众多铸件的主要模型。现收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神是与日本宗教传统神道教相关的神灵的名称。据说它们最初是为九州岛大分的宇佐八幡神社而创作的。宇佐八幡神社有四个主要神明:姬大神,他帮助那些从事农业和海上旅行的人;传说中的 5 世纪的天皇崇峻被神化为神八幡;金古皇后;以及帮助铜矿工人的河原山的神明。这两个人物的身份尚不清楚,但他们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其中包含至少三个其他神灵。木雕先收藏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一件来自韩国高丽时期(918-1392年)的青瓷茶壶,制作年代约在公元1100年左右。这件青瓷的外径为7.2厘米,整体高度为4.2厘米。这件青瓷上刻有卷轴设计,许多青瓷陶器,都用金漆进行了修复。在日本,这种修复方法被称为"金继"(意为“金接合”),这种修复方法用闪闪发光的金粉混合漆料来修复破损的部分。这件茶壶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这是一件来自墨西哥尤卡坦的玛雅风格的陶器,制作年代约在公元600-1000年之间。这件陶器的直径为18.1 x 15.6厘米,整体高度为18厘米。这件陶器上描绘了一个玛雅球员的形象,他身穿厚重的保护装备,以防止在比赛中受伤。这件陶器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这个陶器属于玛雅文化,来自中美洲,尼巴哈地区,公元7-10世纪的晚期古典时期。它是用陶瓷和滑石制成的,整体尺寸为16.9 x 15.3 x 15.3厘米。这个陶器可能被用作政治礼物,它描绘了战斗后俘虏的呈现场景。环绕边缘的象形文字专用于该容器,用于饮用由可可豆制成的优质饮料。这个容器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这个碗是萨珊王朝(公元224-651年)的文物,来自伊朗。它是用银制成的,整体尺寸为5 x 13.4厘米。萨珊王朝的人们非常重视生活的享受。据说,一个好的琐罗亚斯德教徒应该将他的一天分为三部分:耕作、哲学思考和吃饭、休息、享乐。萨珊王朝的奢侈品之多,证明了他们对生活最后一部分的重视。这个碗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这个象牙雕刻的圣布莱斯之角发现于12世纪的意大利南部或西西里岛。象牙整体:12 厘米。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它的形状精巧,有一系列六条雕刻带,外圈描绘了狩猎的场景。1482-85 年现存最早的圣布莱斯教堂清单列出了一个装饰有银戒指和宝石的橄榄石,被称为“圣布莱斯之角”。到 17 世纪,据说圣布莱斯用这个号角来召唤信徒进行崇拜。
这个雕塑代表了一个神道教的神,产于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 年)这个雕塑是由一块木头雕刻而成,代表了平安时代的一个朝臣形象。在那个时候,皇室被赋予了神性,以至于某些贵族在去世后被神化并作为神被尊崇。这个雕塑的尺寸为53.3 x 47 cm,于1978年被购入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这个石碑是中国东魏时期(公元534-550年)的文物,现收藏在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根据碑文,这个石碑是公元537年由高平王元宁为了纪念他已故的妃子而委托制作的,希望它能带她到西方极乐世界。在这里,佛陀的袈裟展示了精心排列的图案装饰(大的U形褶皱和下摆的扇贝形褶皱),结合了线性节奏和有序的对称性。火焰边缘的曼陀罗(杏仁形光环),呼应了中国绘画的线性雄辩。
这是一件名为“道教仙人何仙姑”的雕塑,制作于1700年代的中国清朝(1644-1911年)。这个雕塑是由黄杨木制成,底座是彩色象牙,整体高度为13.5厘米。何仙姑是道教八仙之一,据说她是唐朝时期的真实人物,原名何琼。在这个精致的雕刻中,何仙姑平静地坐在一个扭曲而多节的木筏中,周围是绿色的象牙波浪。在她前面放着一个竹篮,里面装满了与道教长生不老相关的物品,而她手持一根灵芝菌的枝条。
《带翼狮鹫的盘子》("Plate with Winged Griffin")是一件位于克兰艺利夫术博物馆的文物,由银制成,直径为4 x 32厘米(1 9/16 x 12 5/8英寸)。这件作品是在公元500-600年,也就是Soghdia地区的Hephtalite时期(6-7世纪)制作的。这件作品描绘了一只有翅膀的狮鹫,狮鹫是一种神话生物,通常被描绘为狮子和鹰的混合体,象征着力量和尊贵。
克洛德·莫奈的《睡莲》是一系列由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在1890年代末至1926年去世期间创作的约250幅油画。这幅画是克洛德·莫奈的《睡莲》系列中的一部分,名为《睡莲(百合花)》,现收藏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里。这幅画原本是一个三联画的左侧部分,前景中曾经有百合花,但在后来的创作过程中,莫奈去掉了百合花,只留下了漂浮在水面上的睡莲。因此,这个原本被称为《百合花》的三联画现在被称为《睡莲(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