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舰船3D模型
已有41个相关的【舰船3D模型】模型

意大利二战时期舰船 朱塞佩·加里波第级朱塞佩·加里波第号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1918年)参与对奥匈帝国港口的封锁,1917年改装为反潜巡洋舰,搭载深弹投掷器和声呐原型机。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1943年)参与马耳他封锁战(1941–1942年)​​为意大利舰队提供侦察支援,遭英国潜艇多次袭击。1943年退役​​因舰体老化严重,1944年遭盟军轰炸损毁,1950年代拆解。

意大利二战时期舰船 朱塞佩·加里波第级科斯坦佐·恰诺号轻巡洋舰

朱塞佩·加里波第级科斯坦佐·恰诺号,1934年服役。二战前西班牙内战(1936–1939年)执行对共和派港口的封锁任务,炮击巴塞罗那等城市。马塔潘角海战(1941年)与英国地中海舰队交火,受损后撤回塔兰托维修。​​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后,于拉斯佩齐亚港被德军俘获并更名为“FK.3”。​​1944年盟军空袭中舰体严重损毁,残骸1947年拆解。

意大利二战时期方案舰船 朱塞佩·加里波第级切萨雷·博尔贾号计划B型巡洋舰

切萨雷·博尔贾号计划B型仅是方案停留在图纸阶段。

意大利二战时期舰船 朱塞佩·加里波第级切萨雷·博尔贾号巡洋舰

朱塞佩·加里波第级切萨雷·博尔贾号巡洋舰,1930年开工1934年服役,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被德军俘获,1944年遭盟军轰炸损毁,1947年拆解。动力系统​4台帕森斯蒸汽轮机,8座亚罗式燃油锅炉,总功率 ​​85,000马力​​,四轴推进,主炮​6门 ​​152mm舰炮,副炮4门 ​​76mm高射炮,6具 ​​533mm鱼雷发射管。

意大利二战时期舰船 安德里亚·多利亚级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战列舰

弗朗切斯科·莫罗西尼号安德里亚·多利亚级战列舰,1912年开工,1915年服役,1943年因意大利投降被凿沉,1944年遭盟军轰炸彻底损毁。18台燃煤锅炉 + 4台蒸汽轮机,总功率 ​​32,000马力​​,四轴推进,​​航速​​​21.5节​​,4座双联装 ​​305mm主炮​16门 ​​152mm副炮​。

法国50年代军舰 科尔贝尔级巡洋舰

科尔贝尔级(Colbert-class)属于法国战后重建海军计划的一部分,设计基于二战前的 ​​“阿尔及利亚级条约巡洋舰”​​(1930年代建造的7,600吨级重巡洋舰)。服役时间​​1956–1991年(最后一艘退役)。主炮3座三联装152毫米舰炮(Modèle 1943型)。防空炮8座双联装100毫米舰炮、12座双联装37毫米高炮。反潜武器2座550毫米鱼雷发射管、深弹投掷器。

​法国50年代军舰 T-47级拉·布尔东奈斯号驱逐舰

舰名​​La Bourdonnais(拉·布尔东奈斯)舰级​T-47级,共建造12艘(D626至D637),均为反潜护航驱逐舰,隶属法国地中海舰队,执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反潜巡逻任务,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参与法国与英国联合行动,支援苏伊士撤军行动,提供火力掩护与反潜警戒。阿尔及利亚独立战争(1954–1962)​​在“海豚行动”中执行海上封锁,阻止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获得武器。

苏联50年代军舰 68改型巡洋舰

68改型巡洋舰(俄语:Крейсера проекта 68-бис,北约以本级舰首舰斯维尔德洛夫号称本级舰为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68改型巡洋舰满载排水量17500吨,舰上共配备有12门152毫米炮、12门100毫米炮和24门防空机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第一种巡洋舰,也是最后一种传统的火炮巡洋舰。但当时部分苏联海军将领仍然认为在全天候航母出现前,巡洋舰于恶劣天气下仍然有其存在价值。

中国海军051型导弹驱逐舰 遵义舰

遵义舰​​是中国海军051型导弹驱逐舰(北约代号“旅大级”)的改进型号 ​​051D型​​ 的一艘,服役于1980年代至2010年代,是20世纪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主力水面作战舰艇。

中国二战时期舰船 中国轻巡洋舰重庆号

重庆号原名 ​​HMS Caledon​​,属于英国皇家海军C级轻巡洋舰,1917年服役。装备7门6英寸主炮,最高航速29节。1927年,中国国民政府向英国租借HMS Caledon,更名为“重庆”号。在抗日战争中,重庆号主要执行长江流域的反潜、护航和布雷任务。1948年,重庆号被中国国民政府正式购入。1949年4月,该舰官兵在南京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为解放军首艘巡洋舰。

英国二战时期舰船 IX 级轻巡洋舰索姆努斯号计划舰

该舰以罗马神话中的​​“睡眠之神”索姆努斯(Somnus)​​命名,是基于英国海军​​狄多级​​和​​爱丁堡级​​轻巡洋舰的现代化改造项目。计划装备​​133毫米舰炮​​,但因其​​射速较低​​,难以应对二战后期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如喷气式战机和高速轰炸机),后期改装为​​113毫米RP10 Mark IV型速射舰炮。该舰未开工建造,更多作为技术验证。

​​英国二战时期舰船 ​​英国皇家海军D级大胆号驱逐舰

二战时期的“大胆”号属于​​D级驱逐舰​​,1931年服役,1940年在敦刻尔克撤退期间被击沉。建造于1930年代,属于英国二战前主力驱逐舰,标准排水量1,360吨,装备4门120毫米主炮、8门2磅防空炮、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设计注重航速和反舰能力,但装甲薄弱,防空火力不足。1940年5月29日​​在敦刻尔克撤退期间,遭德军Ju 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击沉,全员阵亡。

苏联二战时期舰船 斯维尔德洛夫级轻巡洋舰

斯维尔德洛夫级设计始于1930年代末,原计划对抗德国希佩尔级重巡洋舰,但因苏德战争(1941-1945)中断,实际建造始于1948年,完工于1955年(战后)。标准排水量13,600吨,装备152毫米主炮、防空火炮及鱼雷。设计注重高速(32节)和反舰能力,但装甲相对薄弱。共建成14艘,是苏联战后主力水面舰艇之一。1950年代加装防空导弹试验设备(如“57毫米高炮系统”),但未大规模升级。

日本二战时期舰船 大淀级轻巡洋舰近江号

大淀级是日本海军在二战后期设计的轻巡洋舰,原计划作为潜水艇母舰,搭载多架侦察机以支援潜艇作战。后因战略需求变化,被改造为联合舰队旗舰,用于指挥太平洋战场的残余舰队。采用常规蒸汽轮机动力,最高航速35节,但因燃料短缺实际作战效能受限。

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

RMS Titanic,即皇家邮轮泰坦尼克号,是20世纪初由英国白星航运公司拥有的一艘豪华客轮。它是由造船家亚历山大·卡莱尔和托马斯·安德鲁斯设计的,由位于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的哈兰德与沃尔夫造船厂建造。在1912年4月14日的处女航行中,泰坦尼克号在北大西洋上撞上了冰山,次日凌晨沉没。这次事故造成了1513人的死亡,是20世纪最大的海难事故。

沃斯珀电机鱼雷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皇家海军战舰最小、速度最快。这种型鱼雷管在冲洗的甲板上有四个18英寸的鱼雷管。其他职责包括扫雷,以及运送和收集来回敌方海岸线的特工和突击队员。

扬帆的维京龙头战舰

维京战船统称维京龙头战舰。早在8世纪末之前,船就成为维京精神的重要象征。维京人的战船一般长70-100英尺,制作精良,可说是一件艺术品,是维京造船师技艺的体现。是为海上劫掠或远行所设计的海战船,轻而窄,两侧布满划桨洞。当逆风行使或需要用力划桨时,桨手可以轻而易举的降下船帆,操纵灵活。虽然轻便,却很坚固耐风浪,容易在海岸停靠或在河上连接成船队。

维京龙头战舰

维京战船统称维京龙头战舰。早在8世纪末之前,船就成为维京精神的重要象征。维京人的战船一般长70-100英尺,制作精良,可说是一件艺术品,是维京造船师技艺的体现。是为海上劫掠或远行所设计的海战船,轻而窄,两侧布满划桨洞。当逆风行使或需要用力划桨时,桨手可以轻而易举的降下船帆,操纵灵活。虽然轻便,却很坚固耐风浪,容易在海岸停靠或在河上连接成船队。

水翼船3D模型

水翼船(Hydrofoil)是一种高速船。船身底部有支架,装上水翼。当船的速度逐渐增加,水翼提供的浮力会把船身抬离水面(称为水翼飞航或水翼航行, Foilborne),从而大为减少水的阻力来增加航行速度。

汉密尔顿级巡逻舰

汉密尔顿级巡逻舰(Hamilton-class cutter)是美国海岸警卫队现役最大的巡逻船只,开始建造生产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本级舰共计建造12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了现代化升级改装,并于1992年全部完成改装。 其主要任务是巡逻美国专属经济区,维权执法并执行搜索和救援任务。

三列桨座战船

三列桨座战船是古代地中海文明所用的战船。战船每边有三排桨,一个人控制一枝桨。古老的战舰每边有一排桨,每排有25枝桨;和双层桨座战船──有二排桨的战舰.双层桨座战船的原产地可能是腓尼基。在公元前七至四世纪,快速和敏捷的三列桨座战船,占地中海的军舰的主导地位。在波斯战争中,三列桨座战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立了雅典的海上帝国;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导致她的衰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