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是菊科菊属被子植物,多年生草本,有地下匍匐茎,茎枝疏被毛;中部茎叶呈卵形、长卵形或椭圆状卵形,两面淡绿色;花排成疏散伞房圆锥花序或伞房状花序,边缘白褐色,舌状花黄色,花期6~11月。
黄秋英是菊科秋英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枝叶为对生的二回羽状复叶,裂片呈披针形;花为舌状花,有单瓣和重瓣两种,颜色多为黄、金黄、橙色,红色;瘦果棕褐色;春播花期6-8月,夏播花期9-10月;有别名“硫磺菊”,是因花色金黄,像一种叫硫磺的矿物而得名。 原产于墨西哥,在海拔1600米以下的碱性土壤地区可自然生长。喜温暖,不耐寒,忌酷热。喜光,耐干旱瘩薄,喜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忌大风,宜种植在背风处。
大岛樱为蔷薇科樱属的落叶乔木。叶互生常卵形,先端渐尖,叶缘具重锯齿,叶柄先端有腺体,托叶裂呈线形,边缘有小腺齿;花叶同期,花序伞房状,基部有大型绿色盾状苞片,花白色单瓣,先端内凹;核果黑色球形;花期3月下旬。 大岛樱原产日本伊豆半岛,分布于中国的华东、华北等地区。性喜阳光,适宜种植范围广,能耐-15℃的低温环境。繁殖方式为嫁接,少数情况下用压条、扦插繁殖,但成活率较低,嫁接主要是用芽接和枝接。
樱花,蔷薇科樱属植物。樱花高4到16米,树皮灰色。小枝淡紫褐色,嫩枝绿色。冬芽卵圆形。叶片椭圆卵形或倒卵形,花序伞形总状,总梗极短,有花3到4朵,先叶开放。总苞片褐色,椭圆卵形。花瓣白色或粉红色,椭圆卵形。核果近球形,黑色,核表面略具棱纹。花期4月,果期5月。性喜阳光,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以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最好,根系浅,在北京、西安、青岛、南京、南昌等城市有栽培。
黄芩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分枝,近无毛,或被向上至开展微柔毛;根茎肉质,分枝;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圆全缘,两面无毛或疏被微柔毛;花梗被微柔毛;花萼密被微柔毛,具缘毛;花冠紫红或蓝色,密被腺柔毛,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形;小坚果黑褐色,卵球形,腹面近基部具脐状突起;花期7至8月;果期8至9月。《本草纲目》云:“苓说文作菳,谓其色黄也。”黄芩即古人所谓之“芩”,因苓草色泛黄而得名。
鼠曲草菊科鼠曲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基部有匍匐的分枝,被白色厚棉毛;叶入药;花为黄色或淡黄色,总苞片金黄或柠檬,黄色,膜质,有光泽;果实为倒卵形或倒卵状圆柱形。花期1至4月,果期8至11月。鼠曲草原产于非洲南部,现分布于中国、朝鲜、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及印度;在中国分布于台湾、华东、华南、华北、西北及西南各省区。
鱼腥草是中国药典收录的草药,草药来源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搓碎有鱼腥气味。
金银花 ,正名为忍冬。“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药材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及同属植物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金银花,三月开花,五出,微香,蒂带红色,花初开则色白,经一、二日则色黄,故名金银花。又因为一蒂二花,两条花蕊探在外,成双成对,形影不离,状如雄雌相伴,又似鸳鸯对舞,故有鸳鸯藤之称。
大花卷丹是百合科百合属柠檬色百合的变种,根状茎多年生草本植物,鳞茎球形,叶散生,叶片窄披针形,总状花序,少有单花;苞片叶状,披针形,花梗较长,花下垂,花被片反卷,红色,具紫色斑点,蜜腺两边有乳头状突起,花丝,无毛,花药橙红色;子房圆柱形,花期7-8月。分布于日本、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等地。生长于海拔1290米以下的谷底沙地。
牛奶子,是胡颓子科胡颓子属落叶灌木。枝具刺,小枝甚开展,幼时密被银白色及黄褐色鳞片;叶纸质或膜质,呈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纯尖,基部圆或楔形,上面幼时具白色星状毛或鳞片,下面密被银白色和少量褐色鳞片;花较叶先开放,黄白色,芳香,密被银白色盾形鳞片;果实呈近球形或卵圆形,幼时绿色,被银白色或褐色鳞片,成熟时呈红色。花期4-5月,果期7-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