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软体动物
已有58个相关的【软体动物】模型

萨利亚芋螺标本

萨利亚芋螺​​(学名:Conus lampas sauliae),是芋螺科芋螺属下的一种剧毒海洋腹足类软体动物。其分类为灯螺的亚种,因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亚萨利亚群岛而得名。萨利亚芋螺以独特的壳形、鲜艳的体色及致命的毒液著称,是芋螺科中最具代表性的“海洋毒王”之一。分布印度洋-太平洋热带海域,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北部及印度西海岸。偏好水深1-50米的沙质、泥质或珊瑚礁底

芋螺螺壳

芋螺学名:Conus princeps,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芋螺目​​芋螺科芋螺属​​。是芋螺属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之一(最大壳长可达20厘米),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加勒比海、巴西)和印度洋(东非、澳大利亚西北海域)。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加勒比海、巴西)和印度洋(东非、澳大利亚西北海域),水深1-50米。

绿涡螺螺壳

绿涡螺学名为Turbo viridus,属于涡螺科涡螺属的中型海洋贝类,因壳面具绿色或黄绿色斑纹而得名。螺旋部较短(占总壳长1/3),体螺层(壳下部)宽大呈圆锥形,壳长8-20厘米,壳质厚实坚硬(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表面光滑但具细密的生长线;壳面布满深浅相间的绿色或黄绿色斑纹(部分个体具白色或褐色条纹),整体颜色以翠绿、橄榄绿为主。

东方天使翼螺​​螺壳

东方天使翼螺​​学名为Pterynotus orientalis(东方翼螺),属于天使翼螺科翼螺属的大型海洋贝类,因壳形宽大如翅膀且具天使般的优雅线条而得名。扇形或翼状,壳长20-40厘米(最大可达50厘米),壳高约为壳长的1.5倍,壳质厚实坚硬(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表面光滑但具细密的生长线;壳面布满放射状肋纹(每厘米约3-5条),肋间具浅褐色或白色斑点,整体颜色以乳白、浅黄为主。

​​南洋宝贝螺螺壳

​​南洋宝贝螺学名为Cypraea tigris(虎斑宝贝)。其壳面具深浅相间的虎斑状花纹,是宝贝科中最具代表性的热带海洋贝类之一,因广泛分布于南洋(东南亚)海域而得名。虎斑宝贝是宝贝科中体型较大、壳纹最华丽的种类之一。卵圆形或梨形,壳长5-15厘米,壳高约为壳长的2/3,壳质厚实坚硬(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表面光滑但具细密的生长线;壳面布满深浅相间的虎斑状花纹,整体颜色以金黄、橙黄为主。

蜘蛛螺螺壳

蜘蛛螺学名为Lambis chiragra。其壳形独特,壳口细长弯曲如蜘蛛腿,是蜘蛛螺科(Vermetidae)中极具辨识度的热带海洋贝类。螺旋部短小,体螺层(壳下部)宽大呈圆锥形,壳长10-25厘米(最大可达30,厘米)细长弯曲,边缘具细齿状结构(增强闭合紧密性),从壳顶向下延伸如“蜘蛛腿”壳面密布粗壮的肋纹,肋间具深褐色或绿色斑点,整体颜色以灰褐、棕褐为主,部分个体因附着藻类呈淡绿色。

黑鲍贝壳

黑鲍学名为Haliotis discus hannai,属于鲍科(Haliotidae)鲍属(Haliotis)的大型海洋贝类,因壳色深暗(黑褐或深棕)且呈圆盘状而得名。黑鲍是鲍属中体型较大、壳形最独特的种类之一,具6-8条短触角,发达呈肉质块状(“鲍肉”),表面具黏液腺,覆盖壳口,边缘具细管状突起。

澳大利亚号角螺螺壳

澳大利亚号角螺学名为Turritella australiensis。其壳形修长似号角,是澳大利亚东海岸特有的大型海洋贝类,因常栖息于浅海岩石区且壳纹独特,成为当地海洋生态的标志性物种。螺旋部极长,体螺层短而宽,整体呈细长的圆锥形或塔形,壳长可达30-50厘米;壳面密布密集的纵肋和细密的生长线,肋间具浅褐色或白色条纹,整体颜色以乳白、浅黄为主,部分个体因附着藻类呈淡绿色。

​挂毯涡螺螺壳

​挂毯涡螺(Turbo setosus)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涡螺目涡螺科​​涡螺属。螺旋部短,体螺层(壳下部)宽大呈圆锥形,壳长10-30厘米(最大可达40厘米);壳面密布深浅相间的褐色、黄色或橙色条纹,部分个体具放射状或网格状花纹,整体类似手工织锦或挂毯;壳厚而坚硬(主要由碳酸钙构成),表面具珍珠光泽,部分种类壳口边缘有细齿状结构(增强闭合紧密性)。

法螺螺壳

法螺(Tritonia)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后鳃目​​法螺科​​​​法螺属​​,全球约有200余种,广泛分布于热带至温带海域。壳长可达40厘米(最大记录60厘米),呈圆锥形或塔形,螺旋部短,体螺层(壳下部)宽大;壳面密布粗壮的肋纹(每厘米约5-7条),肋间具细密生长线,颜色多为灰白色或浅褐色,部分个体具紫色或橙色斑点,壳口近圆形,边缘具强健的齿状结构(增强闭合紧密性)。

王子芋螺螺壳

王子芋螺学名:Conus princeps,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芋螺目​​芋螺科芋螺属​​。是芋螺属中体型最大的种类之一(最大壳长可达20厘米),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加勒比海、巴西)和印度洋(东非、澳大利亚西北海域)。主要分布于大西洋(加勒比海、巴西)和印度洋(东非、澳大利亚西北海域),水深1-50米。

船蛸贝壳

船蛸是船蛸科船蛸属动物,地方名白海马巢。雌体具石灰质的次生外壳,由第1对腕的间质膜分泌而成,壳甚薄、半透明,易脆。壳两侧面具很多排列较密的放射肋,有些肋有分叉,每条肋连接1个疣突,两排疣突相距很近,疣突尖而小,约50个左右,壳面乳白色,疣突周围呈褐色。雄体不具外壳和翼状腕,体型小。 浮游时壳口朝上,当翼状的背腕伸出时,像1只开帆的小船在海中航行,故又有“舡鱼”之称。

黑唇贻贝贝壳

黑唇贻贝学名:Brachidontes pharaonis,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贻贝属,贝壳中等大小(壳长5-10厘米),呈长椭圆形,壳质较薄但坚韧;壳顶圆钝,位于前端,壳面自壳顶向腹缘延伸出细密的同心生长线;壳边缘(唇边)呈深黑色(“黒唇”特征),壳内面呈珍珠光泽(白色或淡粉色)。偏好热带至亚热带沿海的潮间带(高潮线至水深5米),附着于岩石、珊瑚礁或人工结构物(如码头。

非洲大蜗牛 蝸牛壳

​​非洲大蜗牛(Achatina fulica)腹足纲柄眼目非洲大蜗牛科,又称“黑田螺”(但非田螺科),原产东非。非洲大蜗牛是现存体型最大的陆生蜗牛之一,成体壳高10-20厘米(最大可达30厘米),壳宽8-15厘米,呈圆锥形或陀螺形,壳面深褐色或黄褐色,具5-6条深色纵肋,因人为引入,现入侵分布于亚洲(印度、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夏威夷)、美洲(巴西、佛罗里达)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蓝环章鱼3D模型动画

蓝环章鱼又名蓝圈章鱼、豹纹蛸、豹纹章鱼,是一种体型较小但毒性极强的海洋生物,属于章鱼科蓝环章鱼属。广泛分布于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洋海域,通常栖息在浅水潮间带,如珊瑚礁、海草床和碎石区。体型小巧,体表通常呈深棕色或棕褐色,其最显著的特征是眼斑周围具有鲜艳的蓝色环纹。在遇到危险时会发出耀眼的蓝光,作为警告信号。是夜行性动物,白天通常隐藏在礁石下,夜晚才出来活动和觅食,主要以螃蟹和双壳类软体动物为食

蜗牛

蜗牛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陆生类群,属于无脊椎动物。身体柔软,通常被一个螺旋形的硬壳所保护。头部有两对触角,较长的一对用于感知环境,较短的一对则与嗅觉和味觉相关。足部肌肉发达,通过分泌黏液在各种表面上缓慢移动。壳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壳的形状和颜色因种类而异,不仅是蜗牛的保护装置,还能帮助它们保持水分,适应干燥环境。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的叶子、茎、果实为食,部分种类也会食用腐殖质或小型昆虫。

蜗牛3D模型

蜗牛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的陆生类群,属于无脊椎动物。身体柔软,通常被一个螺旋形的硬壳所保护。头部有两对触角,较长的一对用于感知环境,较短的一对则与嗅觉和味觉相关。足部肌肉发达,通过分泌黏液在各种表面上缓慢移动。壳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壳的形状和颜色因种类而异,不仅是蜗牛的保护装置,还能帮助它们保持水分,适应干燥环境。是杂食性动物,以植物的叶子、茎、果实为食,部分种类也会食用腐殖质或小型昆虫。

非洲大蜗牛

非洲大蜗牛又名褐云玛瑙螺,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陆生蜗牛,原产于东非。贝壳呈长卵圆形,壳质稍厚且有光泽,通常为黄色或深黄色,带有焦褐色雾状花纹。成年个体一般体长7-8厘米,最大可达20厘米,体重可达800克。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喜欢潮湿的环境,常栖息于菜地、果园、杂草丛生的地区以及腐殖质的土壤里。是杂食性动物,以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作物为食,对农业造成一定危害。繁殖能力极强,寿命一般为5-6年。

蜗牛体内结构3D模型

蜗牛是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陆生类群的统称,属于无脊椎动物。身体柔软,通常被一个螺旋形的硬壳所保护。头部有两对触角,较长的一对用于感知环境,较短的一对则与嗅觉和味觉相关。足部肌肉发达,通过分泌黏液在各种表面上缓慢移动。壳是其显著特征之一,壳的形状和颜色因种类而异,从简单的圆锥形到复杂的螺旋形。是蜗牛的保护装置,还能帮助它们保持水分,适应干燥环境。是杂食性动物。常被用于科学研究、生态教育或作为食材。

蜗牛壳(3D打印)

蜗牛,是柄眼目蜗牛科的软体动物,目前已知全世界有蜗牛25000多种 。蜗牛的身体柔软,外有一个螺旋形的外壳,躯体分头部和足部;头部有2对触角、后1对较长,后触角的顶端有1对眼,口腔内有颚及形似锉刀的齿舌,用来咀嚼及切碎食物;腹足扁平,底部分泌黏液,方便足部利用肌肉收缩,在不同表面上滑行,呼吸在类似肺的组织进行,空气由吸气孔进入。蜗牛因其爬行时头部有两个像牛角那样的触角,故名。

菊石化石

菊石,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菊石亚纲的统称,是一类早已绝灭的海洋生物。菊石生存于早泥盆纪早期至晚白垩纪末期,其外壳常以化石的形式保存在地层中。菊石外壳为单瓣,由胎壳、气壳和住室三部分组成,通常沿一平面绕胎壳旋卷,每旋卷一周为一个旋环,成年菊石壳一般有5到9个旋环,呈两侧对称,有直形、弯形甚至不规则状者。

海螺壳3D模型

通常指的是海洋中螺类动物的外壳,因其独特的形状和美丽的纹理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大小、形状和颜色各异,有的壳表面光滑,有的则带有粗糙的纹理或结节。在文化和历史上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古代,某些文化中海螺壳被用作号角或乐器,而在其他文化中则被用作装饰或仪式用具。在现代,海螺壳常被用于制作各种工艺品,如珠宝、风铃和其他装饰品。在自然界中也有其生态作用。一些海洋生物,如寄居蟹,会利用空的海螺壳作为家来保护自己

古代菊石(3D复原动画)

菊石,软体动物门,头足纲、菊石亚纲的统称,是一类早已绝灭的海洋生物。菊石生存于早泥盆纪早期至晚白垩纪末期,其外壳常以化石的形式保存在地层中。菊石外壳为单瓣,由胎壳、气壳和住室三部分组成,通常沿一平面绕胎壳旋卷,每旋卷一周为一个旋环,成年菊石壳一般有5到9个旋环,呈两侧对称,有直形、弯形甚至不规则状者。

常见问题解答

Q1: 这个软体动物3D模型有哪些文件格式可以下载?
我们提供了多种主流的3D文件格式供您下载,包括但不限于OBJ、FBX、GLTF、STL、USDZ、GLB、3DMAX、3DS、MAX、C4DBlender等,以确保其在不同软件和平台上的兼容性。
Q2: 我应该如何使用软件打开下载的软体动物3D模型文件?
您下载的软体动物3D模型文件(如OBJ、FBX、GLTF等)可以使用多种专业的3D软件打开和编辑。常用的软件包括但不限于:
  • 专业3D建模软件: Blender (免费开源), Autodesk Maya, 3ds Max, Cinema 4D (C4D), ZBrush, SketchUp 等。
  • CAD/工程软件: 对于STL等格式,也可以在AutoCAD, SolidWorks 等软件中导入进行查看或修改。
  • 3D打印切片软件: 如果您计划进行3D打印,下载的STL格式文件可以直接导入到Cura, Simplify3D, PrusaSlicer 等切片软件中进行处理。
  • 查看器/轻量级软件: 某些格式(如GLB, USDZ)还可以直接在Windows自带的3D查看器、Apple的“预览”应用或各类在线3D查看器中打开。
通常,您只需在选择的3D软件中,使用“文件(File)”菜单下的“导入(Import)”或“打开(Open)”功能,然后选择您下载的模型文件即可。如果您遇到特定格式的兼容性问题,可以尝试转换成其他常用格式或查阅软件的官方文档。
Q3: 这个软体动物3D模型可以用于3D打印吗?
是的,该软体动物3D模型完全支持3D打印。您可以下载STL等适用于3D打印的格式,制作出精美的实体模型,用于收藏、展示或教学。
Q4: 我可以在Apple Vision Pro或Meta Quest等空间计算设备上体验这个3D模型吗?
绝对可以!我们对这款软体动物3D模型进行了优化,它能在Apple Vision Pro、Meta Quest等空间计算设备上提供卓越的沉浸式3D视觉体验,让您能够在一个虚拟环境中近距离欣赏其细节。
Q5: 这套软体动物3D模型是否包含纹理或材质信息?
我们的软体动物3D模型通常会包含基础的纹理或材质信息,以便您直接渲染或在项目中应用。您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自定义调整,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Q6: 这套软体动物3D模型可以用于游戏开发或教育用途吗?
这套软体动物3D模型非常适合用于游戏开发、教育演示、文化交流项目以及个人非商业用途。具体授权细节请参考我们的使用协议。
Q7: 下载的3D模型可以用于商业项目或游戏开发吗?
在使用本软体动物3D模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我们的授权协议。通常,下载内容仅限个人学习和内部使用。
Q8: 我可以在手机上浏览或查看这个3D模型吗?
是的,您可以在手机上方便地查看和预览这个3D模型。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在手机上查看模型:
  • iOS/Android设备: 在苹果Appstore下载创造家app,在app上注册登录创造家账号,即可在手机上查看3D模型,并支持在增强现实(AR)模式下查看模型,甚至将它“放置”在真实环境中。
  • 扫一扫: 使用创造家app,打开扫一扫功能,在创造家网页上扫码即可在手机上查看该3D模型。
  • 在线预览: 我们的页面提供了在线3D预览功能,您可以直接在手机浏览器中访问该页面,无需下载即可查看模型。
Q9: 如果我对这个软体动物3D模型有进一步的疑问,如何联系你们?
如果您对软体动物3D模型有任何疑问、需要技术支持或有其他合作意向,可以通过页面底部提供的联系方式或登录后通过站内信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