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哺乳动物
已有386个相关的【哺乳动物】模型

鼹鼠头骨

鼹鼠是鼩形目鼹科动物的统称,又称长吻鼹、翻手老鼠。身体呈圆形,鼠灰色长毛;四肢短,头尖,吻长,脖子短而粗,耳小或完全退化;短尾巴为粉红色,无毛;眼睛小,有时会被皮肤覆盖住;前肢有五爪,掌心向外侧翻转,5个趾头的末端是长而尖锐的爪。分布于世界各地。群居动物。栖息于阔叶林带或森林草原地带以至半沙漠地区,喜干燥。终身在地下活动,夜晚偶尔爬出地面行走。食物以地下昆虫、蠕蠕虫为主,也食野生植物。

兔子头骨

兔,是兔形目兔科兔属草食性脊椎动物。兔头小、略偏长,嘴较短,上唇有纵裂,眼球较大,眼睛颜色随品种而异;耳较大,直立或下垂,皮肤较薄,汗腺不发达,仅在唇边有少数汗腺,皮肤有呼吸作用。多见于荒漠、草原、干草原、森林或树林中。具有夜行性和嗜眠性,夜间十分活跃,而白天表现安静,胆小易惊,性情温顺但群居性差。草食性动物,以植物的根、茎、叶、种子为食物,且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兔子上半头骨

兔,是兔形目兔科兔属草食性脊椎动物。兔头小、略偏长,嘴较短,上唇有纵裂,眼球较大,眼睛颜色随品种而异;耳较大,直立或下垂,皮肤较薄,汗腺不发达,仅在唇边有少数汗腺,皮肤有呼吸作用。多见于荒漠、草原、干草原、森林或树林中。具有夜行性和嗜眠性,夜间十分活跃,而白天表现安静,胆小易惊,性情温顺但群居性差。草食性动物,以植物的根、茎、叶、种子为食物,且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

雄性狍上半头骨

狍(学名:Capreoluspygargus)是鹿科、狍属的一种动物。体长约1.2米,体重约30千克,有着细长颈部及大眼睛,大耳朵。无獠牙,后肢略长于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性无角,雄性长角只分三个叉。栖息在不同类型的落叶林和混交林以及森林草原上,活跃在疏林带、河谷及缓坡上。由雌狍及其后代构成家族群,通常3-5只,雄狍仲夏才入群。晨昏活动,晚上最活跃,食草动物。通常是双胞胎。

驼鹿头骨

驼鹿是偶蹄目骆驼科驼属哺乳动物。驼鹿体型较大,一般体长2-2.6米。身躯像骆驼,四条长腿与骆驼相似,肩部高耸,头部大,眼睛小,脸部长,颈部短,鼻子肥大而略下垂,上嘴唇比下嘴唇长5-6厘米。全身的毛色都是棕褐色,鼻部降厚,喉下具颏囊。成年雄鹿的角是鹿类中最大的,呈掌状分支,角面粗糙。驼鹿因其驼峰形状的背部驼峰和羊角形状的下颌骨而得名。

狐狸头骨-闭口

狐属(学名:Vulpes):食肉目、犬科的一属哺乳动物。体长为45-90厘米,尾长25-60厘米,体重2-10千克,最大的超过15千克,雌兽体形比雄兽略小。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在世界上有12个品种,在中国有3个品种,即赤狐、沙狐、藏狐。多栖息于森林、草原、丘陵、荒地、溪谷、湖泊的岸边及半沙漠地带的穴洞之中。狐平时单独活动,主要以成对及家族居住为主。喜欢干燥、清洁的环境。

獾头骨

獾是食肉目鼬科獾属的哺乳动物。其身体肥大,鼻端尖,耳短,眼小;颈部粗短,四肢粗壮,前后足的趾均具强有力的棕黑色爪,前足的爪比后足的爪长。在中国除台湾、海南外,各地均有分布。通常筑洞于土丘或大树下,洞道甚长。嗅觉灵敏,善掘土,穴居,昼伏夜出,大多数种类独居生活。獾的食性很杂,喜食植物根茎、玉米、花生、菜类、瓜类、豆类等,也食昆虫、蚯蚓、青蛙、鼠类和其他小哺乳类、小爬行类动物等。适应能力强。

狐狸头骨-张口

狐属(学名:Vulpes):食肉目、犬科的一属哺乳动物。体长为45-90厘米,尾长25-60厘米,体重2-10千克,最大的超过15千克,雌兽体形比雄兽略小。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在世界上有12个品种,在中国有3个品种,即赤狐、沙狐、藏狐。多栖息于森林、草原、丘陵、荒地、溪谷、湖泊的岸边及半沙漠地带的穴洞之中。狐平时单独活动,主要以成对及家族居住为主。喜欢干燥、清洁的环境。

狐猴头骨

狐猴科(Lemuridae)灵长目原猴亚目的1科,通称狐猴,是一种能自然休眠的动物。已发现5属21种。体型差异很大,体长13-60厘米,体重60-3000克。栖息于热带雨林或干燥的森林或灌丛,也有的生活在竹林、芦苇区或无林的山地。白天或夜间活动,吃昆虫、果实、芦苇、树叶,偶尔吃小鸟。单独或以家庭方式结群。有蛰伏现象,有的只有3天,有的达数周。是最原始的猴子。是马达加斯加雨林中温和的“鬼魅”。

二趾树懒头骨

二趾树懒是贫齿目树懒科二趾树懒属哺乳动物,别名有树懒。体长约70厘米,尾退化,体重约9千克;前肢有两爪,后肢有三爪,爪很发达;体毛长而厚,因有地衣和藻类生长,故呈绿色,头骨短而高,鼻吻较缩短,具有颧弓。分布在南美和中美洲。栖息潮湿的树林中。丧失了地面活动的能力,以四肢倒悬在树上,行动缓慢,吃饱后就倒挂着睡觉,而且能长时间倒挂,甚至睡觉也是这种姿势,能游泳。对低温很敏感,以树叶、嫩芽、果实为食。

叉角羚上半头骨

叉角羚是叉角羚科叉角羚属哺乳动物。体长约1.5米,肩高约1米。雄性体重50千克左右,雌性体重40千克左右。体形中等,匀称而矫健。栖息于从墨西哥北部到加拿大南部的海拔900-1800米的半干旱开阔草原。冬季雌雄混合集群,早春分群,年轻雄性和雌性各自分开,成年雄性单只独自活动。食物为各种草类和灌木,甚至采食一些牲畜不吃的粗糙或有毒的植物。性格警惕,视觉敏锐,善于奔跑,最快可达近100千米/小时。

雄性犬羚头骨

犬羚是体型细小的羚羊,主要生活在南非及东非的灌林。犬羚属肩高约30~40厘米及体重3~5公斤。它们有着较长的鼻子及一层软毛皮。额顶的毛发竖起,而雄性的额毛有时部分地遮盖短少及环状的角。犬羚属一般都是半夜间行动的动物,主要在黎明前及黄昏后进食。会被巨蜥、鹰、蟒蛇、野猫、狮子、猎豹、土狗、胡狼及人类等所猎杀。草食性,主要食粮为树叶、茎、果实及浆果。它们只会消耗体内的水份作为水化合物,以减少饮水的次数。

滨鸟头骨

滨鸟是鸟类中的一个属,属于鹬科。滨鸟主要栖息在湿地、沿海和河流边缘等水域环境中。它们的身形中等大小,身长约为30-40厘米。外貌特征包括长而细的嘴和腿,细长的颈部以及灰褐色的羽毛。它们的体型适应了在湿地和泥滩等环境中觅食的需要。是一种候鸟,迁徙的距离相对较远。它们在温暖季节繁殖,一般会选择开阔的湿地区域进行筑巢和产卵。食物主要包括昆虫、蠕虫、小型节肢动物以及水生植物的种子和浮游生物。

大角羊头骨

大角羊,拥有巨大的犄角,魁伟的身体,产于北美洲,有7个不同的亚种,它们中的5种都生活在沙漠地带。而山区大角羊则以偏远的荒山野岭为家。山区大角羊是这7种中体形最大、数量最多的。山区大角羊比山羊更敏捷,其中公羊也比其它种类的公羊更好斗。在发情期,山野里总是回响着它们迎头撞击的声音。雄性有螺旋状的大角,雌性角缺如或短小。以草及灌木的嫩枝、叶为主要食物。视觉敏锐,能发现远处危险的来临,向群体发出警告。

袋狼头骨

袋狼是有袋鼬目袋狼科哺乳动物。体长1米余;肩高约60厘米;口裂宽阔,具犬齿;育儿袋开口向后;尾长,逐渐变细,笔直不弯;全身被短毛,密而粗。与狼的区别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属于有袋类动物,雌兽腹部有非常浅的、向后开口的育儿袋,袋内有2对乳头。因身上斑纹似虎,又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虎。曾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栖息于开阔的林地、草原和石砾中。白天多栖身于石砾中,夜间外出捕食,多单独或以家族形式狩猎。

海狮头骨

海狮属于食肉目海狮科哺乳动物的统称;共有5属14种。圆圆的脑袋,鳍状四肢犹如翅膀一样灵活,后肢还可以转向后方。大部分海狮的身体上都长有浓密的短毛,下面还有一层薄层的绒毛,但是各种海狮的毛色深浅并不一致,主要为黄褐色和褐色。具有明显的尾巴,但都较短。有的种类颈部有长毛,类似狮子的鬃毛,所以得名海狮。有“海中狮王”之称。能潜到300多米的深度。同时,海狮也是一种十分聪明的海兽。

海鹦头骨

海鹦属共有3个物种,体长约30厘米。它们是北极海鹦、角海鹦和簇羽海鹦。有一张大嘴巴,呈三角形,带有一条深沟。背部的羽毛呈黑色,腹部呈白色,脚呈橘红色,面部颜色鲜艳,像鹦鹉那样美丽可爱,因此,人们称它为海鹦。平时栖息于海洋上,只有繁殖时期才回到岸边的岛屿或陆地。上岸时大致呈直立式,状如企鹅,是趋同进化的结果。善于游泳和潜水,一般能潜入水下10米以上。以鱼类、甲壳动物和其他海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喜欢群居

北极熊头骨

北极熊是熊科熊属的一种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身体大而粗壮,肩高可达1.6米。成年雄性体重在300-800千克之间,头体长可达2.5米。雌性较小,体重150-300千克,体长1.8-2米。与棕熊相似,只是没有肩部驼峰。生活在北极圈冰层覆盖的水域。冬季洞穴的深度可达永久冻土层。首选栖息地是北冰洋的浮冰。发生断裂和重新冻结的冰缘和压力脊提供了最好的狩猎场。一般单独行动。

马头骨

马,是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动物,现存家马与野马两个亚种。野马颈部鬣毛竖立而不下垂,额毛极短,尾部长毛,四肢无距毛,夏季上体浅棕、红棕、红赭色,冬季皮背面淡棕色;家马依品种分为重型、小型马及袖珍矮马;家马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蹄质坚硬,毛色多样,以栗、青和黑色居多,汗腺发达,牙齿咀嚼力强。经系统发达,听觉和嗅觉敏锐,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物体。

长毛象头骨化石

长毛象又名真猛犸象,是哺乳纲长鼻目象科猛犸象属下的一种动物,身披长毛,体形高大,存在于冰河时期,是已有绝灭象中最著名的一种,体型与亚洲象差不多,但后腿短,整个体态向后倾。早在一两万年前,它们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美大陆北部。体型和现代的非洲象相似,但具有一身的长毛,头部前额高耸,门齿卷曲呈缠绕状,臼齿齿板数较多且密集等主要特征,为草食性的动物。是一种在石器时代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动物,现今绝种。

猞猁头骨

猞猁属于猫科、猞猁属的食肉哺乳动物。体重18-32千克,体长90-130厘米,尾长仅11-24厘米。四肢长而矫健,耳基宽,耳尖具黑色耸立簇毛,尾短而钝,两颊具颇长而下垂的鬓毛。喜寒动物,栖息生境极富多样性,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较常见。喜独居,擅长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以鼠类、野兔等为食,也捕食小野猪和小鹿等为食。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是罗马尼亚国兽。

海豹头骨

海豹是鳍足目海豹科动物的统称。身体肥胖而圆,体形呈纺锤状,四肢变为鳍状;头近圆形;眼大而圆;无外耳郭;吻短而宽;上唇触须长而粗硬,呈念珠状。 雌海豹寿命可达30年,雄海豹寿命不到20年。几乎遍布全世界的大小海域,主要分布在北冰洋、大西洋和太平洋。 在中国分布于沿海地区。 有群居的习性, 会趴在海边岩石上或者沙滩上休息。食物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各种各样的鱼类和甲壳类动物, 还有企鹅。

秃鹫头骨

秃鹫是鹰形目鹰科秃鹫属大型猛禽。 成鸟头颈部部分裸露,额至枕部具褐色绒羽;头侧眼周和耳区生有稀疏黑色毛发状绒羽,眉部和后颈裸露;皮肤蓝灰色,颈基部生有披针状簇羽;体羽暗褐色,飞羽黑褐色;虹膜暗褐色,喙强壮;幼鸟似成鸟而体色较暗,头部更为裸露。 因其头被绒羽,颈后有部分裸秃,故名秃鹫。在中国的西藏地区有一种丧葬方式,称为“天葬”,即将人的尸体放置野外,由秃鹫啄食,这与当地的文化息息相关。

马上半头骨

马,是奇蹄目马科马属草食性动物,现存家马与野马两个亚种。野马颈部鬣毛竖立而不下垂,额毛极短,尾部长毛,四肢无距毛,夏季上体浅棕、红棕、红赭色,冬季皮背面淡棕色;家马依品种分为重型、小型马及袖珍矮马;家马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蹄质坚硬,毛色多样,以栗、青和黑色居多,汗腺发达,牙齿咀嚼力强。经系统发达,听觉和嗅觉敏锐,感光力强,在夜间也能看到周围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