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合集包含100+种动物头部骨骼的高精度3D模型,基于CT扫描数据还原每块骨骼的拓扑结构与咬合关系。模型细分颅骨、颌关节、牙齿阵列等模块,标注肌肉附着点与神经孔位,支持Maya/Blender/ZBrush等软件分层编辑。适用于生物医学研究、虚拟解剖教学、游戏生物设计等领域。每款模型附带物种习性说明文档,助您从骨骼结构解析生物演化奥秘。
130 模型
猞猁属于猫科、猞猁属的食肉哺乳动物。体重18-32千克,体长90-130厘米,尾长仅11-24厘米。四肢长而矫健,耳基宽,耳尖具黑色耸立簇毛,尾短而钝,两颊具颇长而下垂的鬓毛。喜寒动物,栖息生境极富多样性,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较常见。喜独居,擅长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以鼠类、野兔等为食,也捕食小野猪和小鹿等为食。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北部。是罗马尼亚国兽。
长毛象又名真猛犸象,是哺乳纲长鼻目象科猛犸象属下的一种动物,身披长毛,体形高大,存在于冰河时期,是已有绝灭象中最著名的一种,体型与亚洲象差不多,但后腿短,整个体态向后倾。早在一两万年前,它们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美大陆北部。体型和现代的非洲象相似,但具有一身的长毛,头部前额高耸,门齿卷曲呈缠绕状,臼齿齿板数较多且密集等主要特征,为草食性的动物。是一种在石器时代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动物,现今绝种。
海狮属于食肉目海狮科哺乳动物的统称;共有5属14种。圆圆的脑袋,鳍状四肢犹如翅膀一样灵活,后肢还可以转向后方。大部分海狮的身体上都长有浓密的短毛,下面还有一层薄层的绒毛,但是各种海狮的毛色深浅并不一致,主要为黄褐色和褐色。具有明显的尾巴,但都较短。有的种类颈部有长毛,类似狮子的鬃毛,所以得名海狮。有“海中狮王”之称。能潜到300多米的深度。同时,海狮也是一种十分聪明的海兽。
棘龙是一种大型兽脚类恐龙,拥有着比肩霸王龙和南方巨兽龙的体长。棘龙属下目前仅有一有效种,即埃及棘龙,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斯特罗默于1915年命名。由于长相奇特,加上体型巨大,棘龙受到的关注不少于霸王龙。可惜的是,棘龙的正型标本在二战时期被炸毁。长期以来,古生物学家对于棘龙的认知都只停留在正型标本的照片和少数的化石碎片上。随着近几年化石证据的逐渐增多,棘龙真实的形象才浮出水面。是一种水性很好的恐龙。
肿头龙是蜥形纲鸟臀目厚头龙科动物。肿头龙又称厚头龙,头颅上有厚厚的骨板,厚度可达20厘米以上,而且高高地隆起,就像个肿瘤似的。体长为4-6米,体重为0.5-4吨,头部周围和鼻尖上也布满了骨质小瘤,有的头部后面还有很大且锐利的刺。生活在白垩纪的晚期,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栖息环境为平原、沙漠等。性喜群居,雄性以“顶头”的形式来战斗,胜利者为整个群体的领袖,并占有雌性恐龙。食草性恐龙,以果实,叶子等为食。
袋狼是有袋鼬目袋狼科哺乳动物。体长1米余;肩高约60厘米;口裂宽阔,具犬齿;育儿袋开口向后;尾长,逐渐变细,笔直不弯;全身被短毛,密而粗。与狼的区别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属于有袋类动物,雌兽腹部有非常浅的、向后开口的育儿袋,袋内有2对乳头。因身上斑纹似虎,又被称为塔斯马尼亚虎。曾广泛分布在澳大利亚大陆栖息于开阔的林地、草原和石砾中。白天多栖身于石砾中,夜间外出捕食,多单独或以家族形式狩猎。
绿树蟒是爬行纲有鳞目蟒科树蟒属的脊索动物。绿树蟒,身体粗壮,头部和颈部区分明显;头部鳞片细小,粒状,热感应窝主要在吻鳞、上唇鳞前方和下唇鳞下方等位置;身体颜色变化较大,幼体呈黄色、橘红色;成体背面及身侧亮绿色,腹面主要为黄色;幼体全身有边缘黑环纹的白色斑,有细纹过眼眶。栖息范围从辽阔平地到海拔两千米的高山,因此,绿树蟒能够承受1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是一种美丽的观赏蛇。有着娇小的体形和艳丽的外表。
迅猛龙又称伶盗龙是蜥臀目驰龙科伶盗龙属恐龙, 又名速龙。全身上下覆盖着羽毛;身形不大,大小与火鸡类似。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的亚洲的中国、蒙古。喜群居。肉食性动物,以猎食小型恐龙、恐龙蛋、恐龙幼仔和小型哺乳动物为主。 因行动敏捷,被称为“快速的强盗”。是第一种在亚洲发现的驰龙类恐龙。1971年,化石标本“搏斗中的恐龙”被波兰探险队发现,此化石标本因此被蒙古视为国家级宝藏。
叉角羚是叉角羚科叉角羚属哺乳动物。体长约1.5米,肩高约1米。雄性体重50千克左右,雌性体重40千克左右。体形中等,匀称而矫健。栖息于从墨西哥北部到加拿大南部的海拔900-1800米的半干旱开阔草原。冬季雌雄混合集群,早春分群,年轻雄性和雌性各自分开,成年雄性单只独自活动。食物为各种草类和灌木,甚至采食一些牲畜不吃的粗糙或有毒的植物。性格警惕,视觉敏锐,善于奔跑,最快可达近100千米/小时。
狼蜥兽(属名:Inostrancevia)又译伊诺史川兽,是兽孔目丽齿兽类的一属。是四足动物,四肢直立于身体下方。头颅骨长45厘米,身长约1到4.3米,骨头上有强壮肌肉附着的特征。与其他较原始的兽孔目动物(如巴莫鳄)相比,狼蜥兽的眼窝较小,颞颥孔较大。化石发现于俄罗斯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北德维纳河流域的Sokolki。狼蜥兽生存于2亿5100万年前的晚二叠纪。南非也发现了狼蜥兽,被命名为非洲狼蜥兽。
15 模型
5 模型
9 模型
19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