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密码
验证后重置密码
获取验证码
博物馆藏品
已有441个相关的【博物馆藏品】模型

三角龙头骨化石 牛津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化石

“三角龙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三角脸,指的是头骨上的一个小角和两个大角。三角龙长7.3米,重6吨多。它是一种食草动物,它的下颚配备了不断更换的牙齿,专门用于切割坚硬的植物材料。 三角龙的角和褶边引起了很多猜测,但它们很可能是用来展示和战斗的,以维持社会统治地位,并保卫领土和配偶。三角龙在个体之间的推搡和扭曲战斗中锁定了角,头骨后部的巨大褶边充当盾牌,以偏转对手的角并保护脆弱的颈部和肩部肌肉。

周朝时期玉佩《双凤凰玉佩》

这件玉佩吊坠出自河南省回族县六里日墓60号墓,与死者同葬。这件浅绿色的玉片呈两只凤凰的形状,整体呈圆形,镂空雕刻模仿了作品的形状和装饰。吊坠的两侧向上转动,形成凤凰的头部,而它们的环形身体相互连接。一条雕刻线环绕着装饰品的边缘,勾勒出凤凰的形状,而整件作品则充满了卷曲的云朵图案。吊坠背面的图案与其形状不符,表明吊坠是用一块旧玉重新制作的,现在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清朝乾隆时期瓷器《铜边镶嵌青花瓷碗》

清朝乾隆时期制作的青花瓷瓷碗,现存与英国的亨特博物馆。碗的外缘装饰有飞马边框,

清朝康熙时期的青花瓷《景德青花瓷花瓶》

这件中国文物是清朝康熙年间景德镇烧制的青花瓷喇叭形花瓶,花瓶上装饰着鲜花和的叶子高11cm x 宽11cm x长11cm,现收藏于英国亨特博物馆。

大布黄千布币(古代钱币)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之后,改铸钱币。除沿用汉代的方孔圆钱之外,他还下令铸造一批布币。大布黄千便是其中的一种,现已不多见。新莽货币,钱文纤细,工艺讲究,版别亦多。大体钱文以悬针篆为主。这枚大布黄千布币,平首平肩平足,腰身略收。首部穿一孔,用以绳系。正背两面皆铸为不通穿(即圆穿与首端间没有中线者)。钱文为右读,布局在中线左右两侧,均匀得体,笔划流畅。

汉"一刀平五千"刀币

此展品为汉代的金属器,俗称金错刀,每枚值五铢五千枚,此为王莽第一枚币制改革时铸。现收藏于郑州博物馆。

十七世纪波兰的瓷器《梨形花卉咖啡壶》

这个瓷器壶收藏于瓦维尔皇家博物馆。壶的手柄呈字母“J”形状,顶部和底部饰有蜗壳,外面饰有凸起的叶子和棕榈。锅有一个带项圈的圆顶帽。绘画风格包括随意布置的花朵和逼真的昆虫,阴影涂成灰色。这种装饰在 1730 年代流行,是第一种典型的欧洲瓷器画风格。花卉、水果和昆虫的设计取自植物图案。

秦朝时期陶俑《兵马俑 车兵俑》

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车士,即战车上除驭手,驾车者之外的士兵。一般战车上有两名军士,分别为车左俑和车右俑。车左俑身穿长襦,外披铠甲,胫着护腿,头戴中帻,左手持矛、戈、戟等长兵器,右手作按车状。车右俑的装束与车左俑相同,而姿势相反。他们都是战车作战主力,但据文献记载,他们在兵器配置和作战职责上有着一定的区别。

清朝乾隆年间瓷器《御用黄釉瓷碗》

黄釉瓷器是最具皇室气质的艺术品。从汉代开始,历代官窑都会烧制黄瓷,但是在明朝以前,黄釉瓷器都不是显现出真正的黄色,而是黄褐色或者深黄色的。一直到了明朝弘治时期,黄瓷的烧制真正达到了巅峰状态,因为黄釉纯正,也被后人称为“鸡油黄”。黄色对于封建时期的统治者来说,就是富贵和吉祥,逐渐转变成了皇家御用的颜色,成为权力和尊贵的象征。

清朝康熙时期瓷器《景德镇青花瓷花瓶》

这件中国文物是清朝康熙时期(1662-1722)的瓷器花瓶,花瓶工艺是透明无色釉下含钴颜料的青花瓷瓷器,由景德镇烧制,现收藏于史密森尼博物馆。

秦朝时期陶俑《兵马俑 军吏俑》

从身份上讲低于将军俑,有中级、下级之分。在秦俑坑中数量极少,出土不足十件,分为战袍将军俑和铠甲将军俑两类。铠甲将军俑从外形上看,头戴双版长冠或单版长冠,身穿的甲衣有几种不同的形式。战袍将军俑着装朴素,但胸口有花结装饰,而铠甲将军俑的前胸、后背以及双肩,共饰有八朵彩色花结,华丽多采,飘逸非凡,衬托其等级、身份,以及在军中的威严。

日本平安时期木雕《神道教神》

神是与日本宗教传统神道教相关的神灵的名称。据说它们最初是为九州岛大分的宇佐八幡神社而创作的。宇佐八幡神社有四个主要神明:姬大神,他帮助那些从事农业和海上旅行的人;传说中的 5 世纪的天皇崇峻被神化为神八幡;金古皇后;以及帮助铜矿工人的河原山的神明。这两个人物的身份尚不清楚,但他们属于一个更大的群体,其中包含至少三个其他神灵。木雕先收藏在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被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收藏的青铜天马

派往中亚的使节回到朝廷时,对这种独一无二的“天马”感到惊叹不已,这种健壮的动物有着强壮的背部和肩膀,工作起来非常辛苦,会出血汗。中国的武帝(公元前141-87年)被这些故事迷住了,他派出了外交官,后来又派出了军队去获取这些马。他对这些非凡的马的兴趣,以及马在军事行动中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从汉代开始,特别是吴国统治时期,马在艺术上的流行。像这样的青铜马被放置在装饰精美的贵族坟墓。

韩国高丽时期青瓷茶壶

一件来自韩国高丽时期(918-1392年)的青瓷茶壶,制作年代约在公元1100年左右。这件青瓷的外径为7.2厘米,整体高度为4.2厘米。这件青瓷上刻有卷轴设计,许多青瓷陶器,都用金漆进行了修复。在日本,这种修复方法被称为"金继"(意为“金接合”),这种修复方法用闪闪发光的金粉混合漆料来修复破损的部分。这件茶壶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圣布莱斯之角

这个象牙雕刻的圣布莱斯之角发现于12世纪的意大利南部或西西里岛。象牙整体:12 厘米。现藏于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它的形状精巧,有一系列六条雕刻带,外圈描绘了狩猎的场景。1482-85 年现存最早的圣布莱斯教堂清单列出了一个装饰有银戒指和宝石的橄榄石,被称为“圣布莱斯之角”。到 17 世纪,据说圣布莱斯用这个号角来召唤信徒进行崇拜。

西周周康王时期的邢侯簋

邢侯簋别名周公彝,国宝级文物,国家一级文物。1921年出土于河北省邢台市,现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该簋为四兽垂耳,侈口鼓腹,腹身饰象纹,足部饰,具有西周早期特征的器物 。有铭文68字曰:“隹三月,王令荣 内史曰 井侯 服,易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拜稽首,鲁天子 厥濒福,克奔走上下,帝无冬令于右周,追考。对不敢 ,邵朕福盟,朕臣天子,用册王命,乍周公彝。

日本神道教的神木雕像

这个雕塑代表了一个神道教的神,产于日本平安时代(794-1185 年)这个雕塑是由一块木头雕刻而成,代表了平安时代的一个朝臣形象。在那个时候,皇室被赋予了神性,以至于某些贵族在去世后被神化并作为神被尊崇。这个雕塑的尺寸为53.3 x 47 cm,于1978年被购入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

明朝万历时期瓷器《银镀金镶嵌青花瓷碗》

明朝万历年间(1573-1619)制作的青花瓷瓷碗,现存与英国的亨特博物馆。碗的外缘装饰有飞马边框,碗壁上装饰着花卉喷雾。

十八世纪清朝铜制玩偶《清朝机械玩偶》

这件文物是一种18世纪清朝的中国机械娃娃,描绘的是一个男子坐在一头狮上。这个男子手持长矛,坐在一头神话中的狮子上(也被称为中国的守护狮)。这个娃娃的制作工艺精巧,令人惊叹,是其创作者或创作者的专业技术和艺术才华的见证。这个娃娃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的弹簧驱动机制,即使在经过克拉科夫国家博物馆的管理者修复后,仍然可以让你欣赏到这些小雕像的可动性,并对过去的工匠的精湛技艺感到惊叹。

商朝晚期的方鼎

这个公元前11世纪的商朝晚期的方鼎(食物容器)现在是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的收藏。这个方鼎,或者说“方形的鼎”,展示了鼎设计的一个有趣的发展。虽然它仍然是一个立在四根柱状腿上的方形盒状容器,但装饰显示出一种趋向抽象的倾向,这可能受到了当代纺织设计的影响。

清朝康熙年间制作的《景泰蓝香炉》

这件中国文物是一种香炉,属于金属工艺品类别。它是由景德镇工匠制作的,是一套祭坛设备的一部分,采用了景泰蓝工艺。这件文物现在位于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17号画廊楼梯。这件文物是由约翰·麦克莱恩捐赠的。它的制作时间大约在18世纪,具体年份是在康熙年间。

弥勒佛石碑

这是一件于公元563年创作的艺术品,现收藏于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博物馆。这件作品虽然规模较小,但其精美的雕刻展示了在更大的佛像上找到的完整图像。除了中央的弥勒像、刻有光环以及两侧的菩萨外,顶部和底部的火焰形曼陀罗上还出现了飞天和龙。石碑背面刻有69个字符的铭文,记录了委托制作此件作品并在563年进行奉献的捐赠者的名字。

出自四世纪甘達拉文明的雕像《甘達拉佛头》

这件中国文物是一件称为“甘達拉佛头”的雕塑,它是公元300-399年的作品。这个雕塑现藏于荷兰国家博物馆。这个雕塑的特点是头部的隆起或发髻(ushnisha)和额头上的凸起点(urna),这些都是佛的标准特征。从脸部向后梳的波浪状头发是甘達拉佛像的特征。在公元1世纪的早几十年,第一批佛像开始出1。这个雕塑的尺寸是高24.0厘米,宽15.0厘米,深11.8厘米。